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欧盟根据巴黎协定提交联合国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是承诺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40%。德国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以1990年为基准年,2020年削减40%,2030年削减55%,2040年削减70%,2050年削减80%~95%。高于欧盟同期目标,其战略重心在于实现2050年减排目标。2010年9月,德国联邦政府发布《能源战略2050——清洁、可靠和经济的能源系统报告》,明确提出德国能源转型行动路线图,将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战略的两大支柱。
但过去几年间,尽管德国风电、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但碳排放量却没有明显下降。德国电力中很大比例来自燃煤电厂,由于燃煤发电具有价格优势,在欧洲电力出口市场上大行其道,再加上欧洲的碳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低位徘徊,使得许多企业没有太多关注碳排放,而且德国交通运输业一直偏离脱碳轨道,导致德国碳排放量并没有明显降低。2018年德国碳排放为8.687亿吨,是欧盟排放最高的国家,超过了欧盟第二大排放大国英国排放总量一倍多,碳排放量同比减少了4.2%(3800万吨),比1990年减少了30.6%。尽管这是四年来的首次大幅下降,但距完成2020年的目标还有点距离。从目前来看,2020年目标实际上很难完成,预计德国今后将重新调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政策。
日本借福岛核事故之名,2013年退出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而且将2020年的减排目标设定为比2005年减少3.8%的低位目标,这一目标反而比1990年增加碳排放3.1%,日本应对气候变化立场和减排政策的倒退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巴黎协定之后,日本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比2013年减少26%,2050年减排目标尽管确定了一定条件下削减80%,但并未设定基准年,显然2050年目标仅仅是一种宣誓而已,其战略重心仍锁定在2030年目标。2017~2018财年碳排放总量为12.92亿吨,同比减少了1.2%(1610万吨),尽管比2013年减少8.4%,但比1990年反而增加了1.33%。日本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将能源多元化和能源技术创新作为两大支柱,在具体政策上,与德国政府多采用市场手段不同,日本政府主要采取大力推广节能、建设氢能社会、实现碳循环利用等行政管制式的综合措施,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核电、煤电、气电四分天下的电力结构规划。
弃核VS保核
核电是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把利器。一台百万千瓦电功率核电机组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多万吨。福岛核事故后,尽管核电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和保障,但核电站退役和核废料处理问题仍是一个难题。
德国能源转型不是从退出化石能源、碳减排开始的,而是源于民众反核的诉求。德国没有地震和海啸的地质风险,而且核电技术一直居全球领先地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德国就开始酝酿废核,因为事故导致德国南部土地、森林和植物至今仍残存具有较长半衰期的铯-137。2002年德国通过法律明文规定2022年之前逐步废核。2010年德国政府又决定废核计划缓期到2036年之前逐步进行。2011年6月,德国受福岛事故影响当即决定到2022年全部废除核电。2012年3月,德国迅速从17台机组减少为9台。2016年和2017年又分别各关闭了1台,今年还将按计划关闭2台,最后只剩下5台机组苟延残喘直至最后全部关闭。其实,德国被法国、瑞士、瑞典、捷克、芬兰、匈牙利、保加利亚、乌克兰以及俄罗斯等许多有核国家所包围,其中有一个周边核国家发生核泄漏事故,随着风向变幻或许整个欧洲都难以幸免放射性污染,德国是否因为其单独弃核而能独善其身呢?
福岛事故前日本在运核电机组有54台,现已确定的退役机组已达21台,实际只剩下33台,装机容量为3300万kW,若加上建设中的2台机组,则为3600万kW。因此,日本核电事实上已废掉了三分之一“武功”。目前,在运机组仅有9台,装机约900万kW。由于受制国内强大的反核舆论,日本政府出台的核电政策非常矛盾,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对核电依存度,另一方面则将核电作为基荷电源,到2030年占比目标要达到20%~22%。如果要实现此目标,按核电机组平均利用率达到80%计算,核电装机容量至少要确保3000万kW~3600万kW,但最近东京电力柏崎刈羽核电站的5台机组被当地市政府叫停,装机容量为550万kW的5台核电机组又将面临折损的风险。其它剩下的核电机组是否能如期重启还是个未知数。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清洁能源系统中的核电:低碳发电的关键来源》报告指出,核电在发达经济体中发电量可能出现急剧下降,这将威胁能源安全和气候目标。因此,日本强调核电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保障不可或缺的,一方面通过延长机组寿命盘活装机存量,另一方面则在小堆和核聚变技术上下功夫,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核电装机增量。
去煤VS挺煤
煤炭是最富有争议的能源,去煤与挺煤是左右政策的分水岭。去煤派认为煤电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高污染、高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最大的元凶。挺煤派认为煤炭蕴藏量丰富、成本低,可以实现清洁高效利用,并成为很多国家发电的主要燃料。无论有多大的争论,煤炭都曾经是战后德日两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工业血液,这是不争的事实。
德国是个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特别是褐煤蕴藏量极为丰富。1990年德国煤电占比曾高达56.7%,尽管近30年来占比有所下降,但2018年仍高达35.3%。2019年1月26日,德国“增长、结构转型与就业委员会”(又称“煤炭委员会”)提出,最晚到2038年废除全部煤炭,在此之前将分阶段按计划有序推进弃用煤电进程。2017年底德国燃煤火电的装机容量为42.7GW,到2022年要减至30GW。因此,至少要砍掉12.7GW,相当于关闭24座燃煤火电厂。之后再花15年时间,计划到2038年全部关闭煤电厂。2023年之后专家委员会将每3年1次对去煤化成效进行评估,倘若对电力市场和就业不会产生较大不良影响,到2035年将提前关闭所有燃煤火电厂。受弃用煤电计划影响的北威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以及勃兰登堡州等将在未来20年内获得总额为400亿欧元的财政补贴,用于去煤化后的产业转型。
关闭核电站后再关闭煤电厂,对于德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其实,德国能源结构对煤炭依存度极高,与法国和英国的“去煤保核”政策不同,实行“弃核去煤”政策之后,德国并没有太多的能源替代选项。扩大气电占比是核电替代的唯一基荷电源选项,但德国天然气高度依赖进口,俄罗斯是其主要的传统来源国,页岩气革命后美国也加入德国天然气市场争夺。因此,德国从能源安全保障考虑,一方面铺设一条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到德国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另一方面计划建立第一个液化天然气进口终端,准备同时接受来自俄罗斯、美国等其它国家的天然气,然而背后却隐藏着各种国际政治势力的激烈角逐。
日本是高度依赖煤炭进口的国家。2014年第4次能源基本计划提出煤炭是安全、可靠、经济的重要基荷发电燃料,到2030年煤电占比将达到26%。2018年第5次基本能源计划继续将煤电确定为基荷电源,提出今后将扩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淘汰落后煤炭利用方式,开发和输出煤炭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早在2016年6月,日本就出台了新一代火电技术路线图,提出2025年逐步推广IGFC和GTFC高效火电机组,2030年逐步实现火电零排放。实现煤电零排放的一条路是CCUS技术路径,另一条是煤制氢技术路径。实际上,福岛核事故之后,日本政府加快煤电环评速度,导致京都议定书暂时停批的煤电再度掀起一个小高潮。从2012年至今,日本前后计划新建煤电机组达到50台,装机容量共计2332.3万kW,其中,已投运15台(301.2万kW),在建15台(866.9万kW),中止13台(703.0万kW)。到2018年底计划新建煤电机组仍达到33台。新建机组大多在2020年以后投运,若新机组全部投运,装机容量将达到6020.9万kW,到2030年碳排放为此将多出5200万吨以上。特别是小规模煤电建设问题突显,由于11.5万kW以下的煤电机组免环评,50台煤电机组新建计划中竟有19台是小规模机组,显然是电力公司为逃避环评而恶意所为。于是,2019年4月,日本环境省提出要加强对煤电的严格环评。截至2019年8月1日,日本在运煤电机组共计122台,装机容量4471万kW。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VS低比例可再生能源
发展和普及可再生能源是举世公认的一条能源转型康庄大道,但电网建设往往跟不上风光电的发展速度,而且居高不下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是很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几乎没有与国际互联的电网,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过剩时,只能通过抽水蓄能方式消纳,而且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又大大晚于德国。德国则可通过欧洲电网将富余可再生能源发电输送给邻国,当遇到因气象条件发电不足时又可从法国等周边国家进口电力,电力市场化程度较高,这是两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制定差异的重要因素。
德国能源转型取得最大的成功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快速增长。根据德国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规划,全国总发电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重2020年达到35%,2030年达到50%,2040年达到65%,2050年达到80%以上。德国早就在2000年就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固定上网电价(FIT制度),当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仅为6.3%(其中水电占4%)。2018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由2017年的36%增加至37.8%,18年间增长了6倍,已经超额完成了2020年的目标。但德国电网存在“南北问题”。德国可再生能源很大一部分来自风电,但风资源区主要位于北方,而德国南部和西部的工业区才是中心负荷区,因此,电网“北电南送”的输送能力成为德国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利用的瓶颈。另一方面,2018年德国居民电价是欧洲最高的,平均电价为0.395美元/千瓦时,而日本居民平均电价则为0.253美元/千瓦时。因此,德国2017年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了控制成本和引入竞争拍卖机制的政策措施。
日本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比德国低很多,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为22%~24%,尽管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发展成为主力能源的目标,但并未设定具体的量化目标。FIT制度实行比德国晚了12年,但自2012年实施以来,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2%,5年间增长了3倍。到2017~2018财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16%,其中光伏5.2%,风电0.6%,地热0.2%,生物质2.1%,水力7.9%。日本同样面临用电成本提高、电网容量不足和建设滞后的问题。要实现2030年目标,财政补贴规模预计将达到3.7万亿~4.0万亿日元,2018年度就已累计达到3.1万亿日元,其中,可再生能源附加累计征收额也已达到2.4万亿日元。2018年度可再生能源附加费由2012年的0.22日元/kWh增加到2.90日元/kWh,导致工业用电、居民生活用电比福岛事故前增加了38%、25%,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分别占了电价的16%、11%。与德国电网的“南北问题”一样,日本电网存在“东西问题”。关东地区与关西地区电网因频率不同而难以互联互通,一个是50赫兹的欧洲标准,一个是60赫兹的美国标准,东西两个电网并网困难制约了可再生能源更大规模和更大范围的发展。为此,日本正在积极研究,拟采取降低发电成本、改善市场环境、优化电网运行、提升调节能力等措施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难、并网贵和并网不公的难题,以期实现可再生能源成为主力电源的目标。
节能减排与能效政策差异
推广节能和提高能效是能源转型战略的第一选择。德日两国都是节能和能效大国,进一步提升节能和能效水平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德国单位GDP能耗目标以2008年为基准年,到2020年降低20%,到2050年降低50%。2018年德国能源消费再创新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2,963皮焦耳(PJ),相当于4亿4230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了3.5%,比2008年降低了5.5%,但仍难以完成2020年目标。日本石油危机后大力推广节能,1973年度至2017年度,GDP增长了2.6倍,最终能源消费只增加了1.2倍,实现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到2030年单位GDP能耗目标要比2012年降低35%。2017年度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1,326皮焦耳(PJ),2030年目标要比2013年降低13%,相当于减少原油5030万KL。从2013年度到2017年度已累计减少了1073万KL,完成既定目标的21.3%。由此可见,德国节能目标略带点“浪漫主义”,而日本节能目标则显得更为“现实主义”。
建筑行业在能源转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均占德日两国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德国建筑节能目标是以2008年建筑能耗为基准年,2020年降低20%,2050年降低80%。德国古旧建筑较多,室内取暖要求高,外墙保温装修工程量大,因此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是重点。由于化石燃料供热占比较高,2017年德国建筑能耗仅降低了6.9%,实现2020年目标有点难。而2030年日本建筑节能目标是比2013年降低建筑能耗约20%,相当于减少原油2386万KL。2017年度居民住宅降低了2.7%,公共建筑降低了5.1%。2030年减排目标是比2013年减少碳排放约40%。2017年度居民住宅减少了9.5%,公共建筑减少了12.9%。日本建筑物寿命较短,居民家庭家电消费较多,空调和热水需求量大,因此,推广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是重心。日本建筑节能目标是,到2020年一半以上的新建住宅实现零碳建筑标准,到2030年所有新建建筑全部实现零碳建筑标准。2018年累计新建零碳建筑标准住宅达5.3万户,完成既定目标的26.5%。
德日两国都是汽车制造大国,交通运输行业是能源转型的重点领域。德国在弃核、去煤之后,下一个目标就瞄准了“脱油”。德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已连续5年增长,2018年交通运输行业排放量为1.61亿吨,同比增加了2.4%,比2005年增加了6.5%,交通运输领域最终能源消费以2005年为基准年,到2020年降低10%,到2050年降低40%,显然德国的现状难以完成2020年目标。日本交通运输行业节能目标是到2030年最终能源消费比2013年降低14%,相当于减少原油1607万KL。2017年度比2013年降低了4.2%。交通运输行业减排目标是2030年比2013年减少28%,2017年度碳排放量为2.13亿吨,比2013年的2.24亿吨减少了4.9%。
针对上述情况,一方面,德日两国都采取措施重点控制新车的节能减排水平。欧盟交通运输行业2030年碳减排目标是比2021年削减37.5%。欧盟规定2021年以后所售新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为95克/km,2025年、2030年再减少15%、30%,每超过1克将罚款95欧元。目前,宝马平均为128克/km,戴姆勒平均为134克/km,德国为此宣布到2030年禁止销售传统燃油汽车。目前,日本车企碳排放水平为122克/km,日本则主要采取严格限定传统燃油汽车油耗标准的措施,到2030年每升油可行驶距离为25.4公里,相当于百公里油耗为3.94升,油耗水平将比2016年度降低32.4%。此外,日本还拟对电动汽车的电耗标准进行限制,将电力生产碳排放计入电动汽车电力耗能排放量,迫使电动车企提高能效。另一方面,德日两国均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普及新能源汽车。德国在2018年新售出的乘用车中,汽油车62.4%,柴油车32.3%,电动车仅为4.9%。尽管提出了实现1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市场目标,但截至2018年12月,德国注册电动汽车的数量只有不到20万辆,距离目标还有点远。日本在电动汽车市场普及方面则远远走在德国前面,2017年度新售出的新能源乘用车已达159.5万台,占新车销售的36.4%。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新车占比目标要达到50%~70%,其中,混合动力车达到30%~40%,EV和PHV达到20%~30%,燃料电池车达到3%,清洁柴油车达到5%~10%。
德日两国都着眼于能源安全、建设低碳化社会、振兴产业和技术而高度重视氢能、储能和智慧能源技术的研发。在氢能方面,德国更注重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备,而日本更倾向于化石燃料制备;德国以国内制备为主,而日本则以从国外进口为主;德国除注重与天然气混燃外,更重视合成燃料的生产,优先在电气化实现困难的领域应用,而日本则更注重利用纯氢燃料,包括纯氢燃料发电等“氢能社会”的全面建设。在储能方面,德国非常重视电转气技术(P2G)开发,将电转气作为在德国北部利用剩余风电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日本则高度重视燃料电池和蓄电池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这主要源于两国对于大型电网储能的需求不同。在智慧能源方面,数字化转型成为新一轮能源转型的焦点,德日两国都积极发展智能电网,推广大数据、电力物联网、虚拟电厂、需求响应、区块链技术和应用,推动整个能源系统从一个高度集中的能源系统向分散、灵活和可再生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转变。
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社会文化和经济人口状况的不同,德日两国能源转型战略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如前所述,各国能源转型之路可划分为左右两个阵营。以德国等欧洲国家为代表的左翼阵营,强调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才是能源转型之正道,对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CCS技术和化石能源制备氢项目往往持消极或否定的态度;以日本以及包括美国、俄罗斯、南非、土耳其、沙特等国家为代表的右翼阵营,则强调能源转型要实行多元化发展路径,除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之外,不排斥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开发核能、CCS以及氢能等清洁低碳技术。未来能源转型究竟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没有孰是孰非,能源转型是各国所面临的一项长期能源战略和气候战略,未来的能源转型一定是混合型的能源形态,而技术创新则是能源转型战略成功的关键。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安全可靠、多样灵活必将成为新一轮全球能源转型的共同目标和方向。
原文首发于《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19年10月25日第39、40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任务对煤电提出了“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的新要求,煤电技术正加速向“清洁低碳、高效调节、快速变负荷、启停调峰”方向转型。“新一代煤电”一方面要求煤电机组高效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发挥煤电的电力供应保障作用,促进新能源消纳;另一方面要求煤电探索零碳或低碳燃料
5月3日01:32,古雷石化基地热电联产南部一期项目1号机组顺利通过72+24小时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各项性能指标优异,主辅设备运行稳定,标志着机组正式移交生产。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总经理吴剑恒介绍项目建设历程、技术突破及机组核心指标和运行状态。随后,建设单位、生产单位、总承包(设计)单位、施工
4月29日,陕投召开集团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十大青年岗位能手”表彰暨优秀青年座谈会,君创科技刘瑞荣获“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让我们一同走近刘瑞,感受榜样的风采,汲取奋进的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刘瑞始终把“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座右铭,在新能源运维、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攻关等领
4月30日,《浙江省虚拟电厂运营管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正式印发,首次系统明确虚拟电厂从“注册接入-能力认证-运行管理-交易管理-保供管理-退出管理”的全流程闭环管理要求,并依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推动虚拟电厂健康运营,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高
近日,西班牙部分地区出现大规模停电,引发国内媒体广泛关注。有不少报道将矛头指向可再生能源,认为西班牙“过度依赖”风电和太阳能,又“过快退出”煤电和核电,才导致电网不堪重负。这种观点听上去直观易懂,但实则是一种误解。(来源:能源新媒作者:秦旗柳力)系统稳定的关键打个比方:水管爆裂了
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TOPCon技术凭借低成本、高效率、高产业链配合度等多种优势,已明确成为未来5年的主流技术。得益于其高达90%的双面率,TOPCon在沙戈荒大基地等典型双面场景下比BC提高单瓦发电能力1.5%以上,具备更高的综合发电效率。TOPCon高双面率和优异的低辐照性能使得其在全球所有双面场景中,
六大模块:上百种不同插芯、上壳和底座,满足客户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矩形设计:在灵活性和模块性方面更具优势,允许使用现成的模块进行用户自定义高集成度连接:丰富的组合方式,可大幅提高设备空间的有效利用率,方便、高效地实现设备各功能板块的模块化结构安全可靠,全程保障:防误插设计,避免连接
【内容简介】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是国家在电力系统新能源占比大幅增加、电力市场深入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落实以《可再生能源法》为代表的国家相关法律,支持新能源发展可持续,促进、保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保障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等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136号文提出完善电力市场建设、新能源全面进
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零碳方案来源:中国能源观察记者刘光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作为连接国家宏观政策与地方微观实践的桥梁,零碳示范区、产业园区、工厂既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吕文斌,能源战略中心副主任田磊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在能源领域,民营经济正以创新基因和市场活力参与、融入和推进能源转型变革,成为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
近日,天合光能旗下天合储能宣布与美国知名储能系统及能源管理软件领先企业FlexGen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为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交付一套电网级电池储能系统。项目由独立电力开发商SMTEnergy开发。容量达371MWh,采用天合储能Elementa金刚2储能解决方案,充分体现天合储能以其技术可靠性、产品可融资性
凭借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日益增长的储能需求,智利正成为全球储能领域新一轮巨头角逐的热土。近日,由阳光电源供应储能系统的智利BESSdelDesierto储能电站完工,智利能源部长迭戈·帕尔多参加了其落成典礼。该项目规模达200MW/800MWh,该项目开发商称其为拉丁美洲首个大型独立储能项目。项目位于244
“导读:2025年4月的欧洲大停电震惊全球,作为高度智能化电网的代表性地区,AI为何在关键时刻未能预警?本文根据新闻报道和当下资料进行推测,重在构建应用场景,尝试剖析AI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盲区与现实边界,探讨未来智能电网的优化方向,厘清技术与制度协同的出路。”(来源:叶春能源作者:叶春)2
据Eco-Business报道:在两年前的COP28气候大会上,各国签署了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部署增加三倍的承诺,这一宣布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和媒体关注。当时,在东南亚国家中,只有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没有做出这一承诺,而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则支持了这一协议。然而,该地区总体上并没有以科学家们所
引nbsp;言随着新能源占比快速提升,电力系统逐渐呈现“双高”特征,低惯量、低阻尼、弱电压支撑等问题凸显。当传统火电逐渐退出,谁来维持电网的电压和频率稳定?构网储能(Grid-FormingStorage)因其能提供电压、频率支撑能力,正成为破局的关键!什么是构网储能构网与跟网是并网运行时系统的两类基本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原文如下;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可再生能源装
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浪潮下,新能源展会已成为行业技术交流与产品展示的重要平台。4月23至25日,2025韩国国际绿色能源展览会(GreenEnergyExpo)在大邱会展中心盛大举行,吸引全球行业巨头齐聚。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光伏和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首航新能源携多款重磅产品精彩亮相,备受瞩目。2025年,受政府
4月24日,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的10MW/20MWh储能电站项目并网仪式在中天钢铁南通园区内举行。中天钢铁(南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俊杰,中天钢铁(南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能控中心分管领导臧雪松,能控中心主任方神州;远东股份资深合伙人、客户官田旭,远东股份高级合伙人、高级客户经理程
4月21日,新能源云平台公布2025年第四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此次纳入2025年第四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的项目共26个,核准/备案容量603.81兆瓦,其中:集中式发电项目11个、核准/备案容量599.35兆瓦,分布式发电项目15个、核准/备案容量4.46兆瓦。此次变更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的项目共24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1日,粤电力A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累计完成合并报表口径发电量252.9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0.32%;其中煤电完成180.53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5.71%,气电完成47.8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49%,风电完成13.36亿千瓦时,同比减少9.79%,光伏完成8.8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11.00%,水
新能源是中欧能源合作的突破口。文/罗佐县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加征关税成为其近期对外经济政策的核心。特朗普主导下,美国不仅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对欧盟关税加征也是近在咫尺的事情。慕安会上美国副总统万斯对欧洲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评,引发欧洲政坛强烈不满,欧盟对此作出了回
国家能源局4月18日发布一季度绿色电力证书相关数据,共核发绿证6.62亿个,相当于662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取得“身份证”。其中3月份核发绿证1.74亿个,同比增长9.39倍。截至2025年3月底,累计核发绿证56.17亿个。绿电是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统称。它如同能源领域的“纯净水源”,通过特高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8日,秦皇岛美城新能源科学研究院正式落成,将有十几位国内外量子学、流体动力学、氢能学科等科学家在这里开展研究工作。据了解,美城公司目前的科研成果包括:5G0.08匹太空舱背包空调、空气动车发电机组、氢能焊接机、家用机等三大类28个项目。公司计划在2025年至2026年建设8个
从中建三局数字工程公司官微获悉,近日,中电投春禾(张掖)200MW光伏项目成功并网,该项目由中建三局数字工程公司承建。据悉,项目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三墩滩。开工以来,完成桩基12.21万根,光伏组件35.1万块,汇流箱704台、箱逆变一体机64台110kV升压站(含30MW/120MWh)1座送出线路45.45公里的
5月6日,中国电建中南院内蒙古能源集团达拉特旗防沙治沙50万千瓦光伏一体化一期项目光伏支架(Ⅰ、Ⅱ、Ⅲ标)采购项目成交结果公布,I标中标企业为江苏国强兴晟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I标中标企业为鄂尔多斯市中伏绿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III标中标企业为江西省交工金属构件有限公司。本项目位于在内蒙古
4月29日,陕投召开集团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十大青年岗位能手”表彰暨优秀青年座谈会,君创科技刘瑞荣获“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让我们一同走近刘瑞,感受榜样的风采,汲取奋进的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刘瑞始终把“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座右铭,在新能源运维、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攻关等领
5月6日,重庆市能源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177号提案的复函中表示为促进农村户用光伏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下一步我局将加快出台《重庆市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督促指导各区县尽快制定并公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服务指南,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强在建项目监管;持续优化农村地
4月30日,宁夏电投永利(中卫)新能源有限公司30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300MW/600MWh储能电站EPC工程招标公告发布,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光伏基地储能工程拟建形式为电源侧储能,储能项目包含3座储能电站,分别设置于三座新建330kV升压站内。每座升压站的储能设施容量均为100MW/2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21〕25号),为引导新能源理性投资、有序建设,现将2025年3月各省级区域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公布如下。注: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24〕44号),新能源
近日,西班牙部分地区出现大规模停电,引发国内媒体广泛关注。有不少报道将矛头指向可再生能源,认为西班牙“过度依赖”风电和太阳能,又“过快退出”煤电和核电,才导致电网不堪重负。这种观点听上去直观易懂,但实则是一种误解。(来源:能源新媒作者:秦旗柳力)系统稳定的关键打个比方:水管爆裂了
5月6日,中国电建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发布中国电建水电十二局凉山盐源牦牛坪光伏发电项目升压站EPC工程项目68MW/136MWh构网型储能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项目位于四川凉山,本次采购的范围为额定容量68MW/136MWh储能系统所需设备的供货及指导安装,包括电池系统(集装箱形式)、储能变流、箱变、
“余村计划将村西某工厂屋顶加装容量为2兆瓦的中压光伏,请帮我研判局部电网是否可承载?”“并网10千伏线路余村685线可承载。”——“AI数据经理”智能应用场景“电网规划师”快速响应了安吉县余村村台区经理徐晓庆提出的问题。这一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力配网规划业务的深度融合,为电
5月6日,2025年3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发布,3月,全国光伏利用率为93.6%,风电92.8%。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21〕25号),为引导新能源理性投资、有序建设,现将2025年3月各省级区域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公布如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