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光伏价格数量承诺:中欧谈判失败的见证者

2013-08-02 13:34来源:生意社关键词:光伏价格中欧谈判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双反”谈判结果尚未公开,有关谈判结果的各种消息已经扑面而至:有关于双方谈判人员如何煞费口舌、推心置腹的颂扬,有关于协议达成后中国光伏企业将保住6成甚至是9成市场份额的推断,有关于0.55、0.57或0.58的最终价格预测,还有关于7G限量指标的下达后国内企业“内斗”的分析……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认为,光伏价格、数量承诺是中欧谈判失败的见证者,不应该成为任何人士击掌庆贺的资本,从谈判开始的那一刻起,中国光伏业就注定会成为这场游戏的输家。第一,反倾销指责根本就不成立。国内光伏组件较欧盟企业自产产品价格较低是自然现象:一方面,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税收成本等前期投入本就较少,这是我国制造业一贯具备的“核心优势”,是产业分工的典型案例,而并非国内企业刻意地、大幅地压低销售价格;另一方面,国内光伏企业经历过大规模扩张后,集聚效应已经凸现出来,大规模生产的最直接影响便是降低成本投入,提升产品的价格优势。无论中国光伏业处于“中国制造”的哪个阶段,成本降低都是必然结果,且与倾销无关。第二,反补贴指责根本站不住脚。作为新兴行业,光伏产业在世界各国都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上游多晶硅生产、中游组件加工、下游光伏电站建设各环节都普遍存在补贴现象,这并非某个国家、某个地区、某个政府、某个企业的个别案例,而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常态。欧盟各国补贴现象早已泛滥成灾,而拿中国政府补贴说事,这岂不是“以百步笑百步”?

欧盟对光伏产品的“双反”本已站不住脚,但国内却从未采取正面、直接、有效的反制措施,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协逃避,最佳反击时机已经丧失殆尽。第一,针对欧盟、美国、韩国的多晶硅调查迟迟不敢公布,近期颁布税率也只针对美韩而刻意避开欧盟。而欧盟对华多晶硅与中国对欧光伏组件的出口如出一辙,政府层面完全可以拿多晶硅敲打欧盟,却总有投鼠忌器之虑。

直接、正面的反制措施被束之高阁,非但没能换来欧盟的同情和理解,初裁结果在多半成员国反对的情况下仍按时公布并生效。第二,汽车、葡萄酒、农产品、奢侈品等都是中国手里握有的“利器”,可以对欧盟方面采取严重打击,但都没有被相关部门拿来作为重点武器使用。

“以和为贵”态度非常明确,殊不知欧盟方面即便作出些许让步,国内光伏企业仍会陷入营收困境。如果将此定义为中欧双方的贸易战,中国避而不战的做法已经注定了国内企业将输在起跑线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价格查看更多>中欧谈判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