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光伏产业进退的现实选择

2013-07-09 15:26来源:《商界评论》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太阳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战场:供应链上离应用最远,原料组件供应商错误地判断了光电的应用空间,大肆冒进。当海外双反,补贴锐减,国内市场容量狭窄,于是光伏产业哀鸿遍野,冒进者挣扎,投机者破产。

兵法:“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光伏组件企业缺少的是主动权。一方面,向下游挺进,内部消化产量与产能,无需再看他人脸色;另一方面,利用技术驱动产业分化,开拓更多的应用市场,直面消费群,掌握市场脉搏的跳动。

2012年是全球光伏产业困难重重的一年。双反制裁、金融危机……光伏组件的价格持续以每季度10%~15%的速度持续下跌。而且2010年的产能建设,几乎就把2015年的产能建设全搞定了。

内部消化产能

在调整期,许多光伏企业开始将触角延伸到下游,尝试内部消化光伏组件的产能。

在德国巴伐利亚,有一个江苏中盛光电承建和运营的光伏电站。这家光伏电站装机容量1500千瓦,在德国不算很大的项目。当前,在全行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中盛光电并未出现亏损,走得比较稳健。

中盛光电的定位是“一站式太阳能电力解决方案提供商”。向下游渗透,自建电站项目,消化自身的产能,有效规避价格竞争并提升公司竞争力。

除了传统制造业务外,中盛光电行业下游电站服务板块占到了三分之二,其覆盖项目开发、EPC(“设计、采购、施工”,类似工程总承包)和电站投融资服务等领域。而“做一个3兆瓦的电站相当于卖掉15兆瓦的组件,利润率明显高于单纯卖组件。”

只是涉足产业链下游也要注意方法和风险。电站建成之后,也会迎来电站运营的难题。

投资电站如果以销售电力为生,一般要8至12年才能收回成本。短期无法盈利,还要追加投资。这显然不适合财务吃紧的企业。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下,无论国内国外,电站会经历审批、建设、检验等众多的程序,需要两年多时间才能实现收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太阳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