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红炜:光伏政策“落地”才算好

2013-01-16 09:33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能源业最重要的会议——能源局工作会议召开了,如果单就奋斗目标而言,光伏产业应是中了头彩——10GW,比上年增长了一倍的电站建设目标。在光伏业内为之振奋,感谢国家大力支持的同时,一段时间来会否出现再次产业膨胀的担忧也到了最集中的时候。

无论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需求还是节能减排的压力,光伏发展的意义都是深远的;何况是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成绩,值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她;特别是残酷整合中的中国光伏产业,只要稍加救助必将成为一个健康的世界巨人,这10GW就是最好的疗伤。历史更将证明这一点。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工作中,“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现象业已成为一种“规律”,好像一时也难以彻底扭转。担心很正常,出现不理想结果,也一定不属于国家哪一个部门的责任。如何避免这一结果,倒是光伏产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需要齐心协力改进的地方。

10GW,这确是一个令人振奋又令人担忧的数字。这必将成为光伏企业家头脑发热、各地方政府新一轮盲目助推的理由,也必将使得补贴资金准备不充分、补贴款项不能按时到位的被动局面更加复杂。真不希望国家做了好事,却因为“最后一米”不到位,又被谴责。

10GW,建设成本是1000个亿,按照全国平均日照和脱硫电价水平,每年发出的电约为100亿kwh,每年补贴的款项应当是40个亿左右。怎么看,都对光伏企业具有极大诱惑力。如何公平、公正地切割这块蛋糕才是业内翘首以望的问题。

这轮产业整合的结果必将是市场份额向具有竞争力企业倾斜。如果70%是个合理的数字,那么10GW对于有竞争力企业电站建设资金的压力就是700亿元,组件的资金需求就是280亿元。现有的产业融资环境,特别是对民营企业来说,“有竞争力”太有可能变成“无竞争力”。国家资源向有竞争力企业倾斜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扶持重点企业既是业内的呼声,更是经济规律的必然。可在现实产业环境中,却是一件看得明白,说不明白的事情。面对国家资源的分配,来自不具竞争力企业、地方政府、银行和特权势力的各种压力,都会汇集到项目的审批机构。既要市场化的发展,保证国家初衷的实现,又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审批机关的压力可想而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