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企业正文

赛锡科技:光伏严冬的“守望者”

2012-10-25 11:59来源:金山网关键词:赛锡科技太阳能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硅系列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而砂浆则是太阳能光伏所用硅片在切割过程中必需的一种切割液。切割液废砂浆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晶体硅微粉在废砂浆中极具回收利用价值。目前我国晶体硅仍然严重依赖进口,而在切割过程中,40%的晶体硅却以微粉的形式残留在了切割废砂浆中。如果能从废料中有效地回收晶体硅,变废为宝,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对降低我国晶体硅的进口量,降低整个产业的成本有着重大意义。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这样的“废砂浆”有数十万吨,如果这些“废砂浆”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不仅严重浪费资源,同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德国赛锡公司是世界砂浆回收项目和再利用行业的领军者,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和设备,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如德国、意大利、美国、挪威、马来西亚等。2010年7月该公司在镇江新区投资6000万欧元成立赛锡科技(镇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锡科技),建设6条硅片切割液回收处理生产线,预计年处理能力9万吨、销售66亿元。这是该公司在中国的第七个工厂,也是生产规模最大的工厂。

我国的光伏产业自2005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之后,连续多年平均年增长率维持在40%以上,最终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占据全球约50%的市场份额。然而,中国光伏产业从2010年开始遭遇“严冬”:承受美国的“双反”终裁、欧盟的反倾销以及行业产能阶段性过剩、结构性失衡等多重挑战,95%市场在国外的中国光伏产业正陷入生存困境。受此影响,作为光伏产业链上游从事硅片切割废液回收与处理的配套企业赛锡科技同样经历着“严冬”的考验。

产量:只有产能的十分之一

晶硅切割废砂浆回收行业走出发展阴霾,奔向坦途无疑需要光伏产业的复苏。光伏产业何时能够走出“严冬”?赛锡科技工厂经理林先柱判断至少还需一年时间。林先柱认为在这一年时间里,来自市场的“整合”大手将终结一些中小企业的光伏“梦想”。而这一切后果的成因皆源于光伏“暴利时代”企业投资者一哄而上,“光伏基地”遍地开花的非理性决策。当前整个产业链条兼并重组已成趋势,在强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之下,中小企业大量破产倒闭不可避免。

“也许,我国光伏产业就此回归理性,迎来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新契机。”林先柱说。

准确地说,赛锡科技从诞生之日起,就陪着光伏产业一起“过冬”。2011年10月28日,赛锡科技年回收处理废砂浆9万吨规模的一期6条生产线建成开始试生产,项目投资高达7个亿。此时,国际光伏市场低迷,多家国外大型光伏企业宣布破产;国内企业市场在外、技术在外的劣势十分明显。市场产能过剩,产品滞销,企业亏损严重。与此同时,欧美接连发起的“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决定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使我国的光伏产业跌入“严冬”。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1月-5月,赛锡科技累计处理砂浆仅4750吨,只占企业处理能力的十分之一,销售额约3000万元,远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赛锡科技查看更多>太阳能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