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国内光伏行业或面临严重业务损失 万亿资产或坏账

2012-09-05 15:06来源:环球光伏网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内主要光伏生产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光伏产业大约有万亿资金存在严重坏账风险。

据悉,英利、尚德、阿特斯、赛维、天合等国内光伏龙头企业,每年都有300多亿贷款,资产负债率高达80%,国内光伏产业大约有万亿资金存在严重坏账风险。江苏无锡尚德总裁助理刘志波也表示,美国市场占据尚德约20%的销售份额,尚德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已建有工厂,未来将进行扩建,用于生产在美国销售的光伏组件。

距离欧盟公开对华光伏企业反倾销立案决定最后期限(9月6日)仅剩不到两天的时间,虽然商务部称尚未收到正式立案通知,但欧盟照会商务部决定立案的消息已使得全行业风声鹤唳,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紧急商议对策做最后的努力,企业甚至开始谋划产业外迁。

9月4日晚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召开紧急会议,就欧盟决定立案一事商议对策。参加会议的某业内权威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8月31日,欧盟已经向中国驻欧盟使团发出照会,称将对中国企业出口欧洲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其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

“现在离立案的最后期限也就两三天了,我们学会不管怎么努力都产生不了什么影响了,主要还是要靠政府。所以学会组织了一个专门的班子,将代表国内的光伏企业草拟一个表态的声明,今晚(4日)完成以后将在明天(5日)的商务部会议上宣读,通过后将发给欧盟。”上述权威人士表示,商务部也将采取一些紧急措施。

而在上周末,商务部就称收到照会,通知英利与尚德、天合、阿特斯这四家光伏企业的代表和反倾销律师,9月4日举行紧急会议,商议应对欧盟反倾销之事,但后来会议因时间关系临时取消。

虽然仍有两天的时间做最后努力,在众多光伏业内人士看来,结果并不容乐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上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表态是一个好的开头,但欧盟要不要双反还要看其它成员国的反应,比如法国就强调要依照欧盟贸易法令来处理争端,而非依循外交途径。

“如果真的立案的话,接下来我们确实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办法,只能按照欧盟的法律程序进行应诉,而按照一般规律,立案之后最终结果一般都不会好。”上述权威人士坦言。

记者了解到,一旦欧盟决定立案并做出不利裁决,这将意味着中国光伏企业将失去海外的主要市场。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称,此次反倾销调查申请范围涵盖来自中国的全部太阳能产品,总量近万亿人民币。而且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额,接近于2011年中国从欧盟进口汽车整车的总额。

据了解,2011年中国有接近358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其中60%以上是输送至欧洲市场,涉及出口额超200亿美元。欧盟反倾销一旦成立,不仅中国光伏企业将失去超200亿美元的出口额,而且会造成超过3500亿人民币的产值损失。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