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光伏“寒冬”里的“中能答卷”

2012-07-09 09:11来源:中国证券网关键词:光伏行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受欧债危机、美国“双反”等因素影响,全球光伏产业深陷“寒冬”。然而,作为我国光伏龙头企业和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原料研发制造商,保利协鑫旗下的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在“寒冬”中实现了逆势增长。

“内需倒逼机制”把成本降至全球最低

“2011年以来,全球光伏市场的终端产品价格剧降,多晶硅价格从去年同期的60美元/公斤,降至目前的26美元/公斤,中能硅业面临巨大压力。”总经理蒋文武说,“然而,我们多年来坚持实施"内需倒逼机制",以国内市场可接受价格为导向,持续科技创新、控制生产成本,使企业保持并进一步强化了行业竞争优势。”

多晶硅是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产品的主要原料。2006年,中能硅业建厂之初,我国的多晶硅自给率几乎为零,全球多晶硅售价从2002年的30美元/公斤疯涨到2008年的300美元/公斤。由于价格昂贵,我国的光伏产品只能大进大出,专供海外市场。鉴于此,中能硅业长期坚持以我国内需市场的可接受价格,倒逼多晶硅生产成本,以使我国的光伏产业能够效力于国内绿色能源建设目标。

分析表明,当太阳能发电成本下降为1元/千瓦时,我国太阳能电池消费才有望进入导入期。由此,中能硅业推算出多晶硅生产的成本上限为20美元/公斤。围绕这一指标,他们加大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力度,分阶段实施成本控制。

6年间,中能硅业把“价格疯涨期”的丰厚收益全部投入再生产,总额达200亿元,产能从建厂初期的1500吨跃升至65万吨,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多晶硅制造商。同时,每年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5%的资金作为研发费用,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品质。

2011年,中能硅业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下降至19美元/公斤,实现了全球最低成本,产品单位能耗全国最低、全球领先。在光伏行业严重低迷的情况下,产量比上年翻番,生产多晶硅294万吨。

循环经济实现废料“零排放”

“这是我们最核心的氯氢化技术装置。”氯氢化生产总监唐雨东指着身边的大型自动化装置对记者说。

在我们面前,自东向西排列着十多套大型生产装置,压缩机机声隆隆。

按照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生产工艺,每生产1吨多晶硅,副产四氯化硅15吨至19吨。如何处置大量副产品,是行业共同难题,国外先进企业一直对我国封锁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行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