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漫长而寒冷的冬天笼罩光伏

2012-07-03 13:21来源:NE21.COM关键词:光伏行业多晶硅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1年,国内的多晶硅可达产产能已经超过了9万吨,但实际产量只有27000吨;但当年的多晶硅总需求却达到了9.5万吨,同期进口多晶硅量6.7万吨。

这种多晶硅进口量增加而国内产能却闲置的怪现象,起因只有一个,就是中国本土的多晶硅厂家的成本无法与国外竞争。目前,我国的多晶硅的生产技术都是引进德国上个世纪60年代的西门子法工艺,只做了少量所谓的改良;但在多晶硅价格飞涨的年头,没有人去深思这个问题。由于是低水平引进,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尽管中国产能产量大幅增加,但成本只有个别厂家的成本能够在20万元/吨以下。在2011年的光伏低潮中,多晶硅市场价格降到了19万元人民币/吨,由于国内厂家的生产成本大部分高于市场价,下半年大部分厂家停产,高额引进的设备开不了工,只能坐望国际厂商大量进口。面对大量的市场却不得不停产,甚至破产,这是多晶硅产业投资崇洋媚外、不思创新、一味引进的必然结果。

多晶硅的价格的持续下跌原因有三个:一是光伏行业2010年的产能快速扩张导致了2011年的产能相对过剩;二是欧洲于2010年纷纷宣布下调光伏补贴,使得2011年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被提前在2010年透支了大部分,因而导致2011年增速放缓;第三个原因才是欧债危机的不明朗使得人们对于政府拿钱支持光伏产业的决心和能力有了忧虑。

其实,2011年的光伏行业低谷是绝大多数人预料到了的。但可以说,没有一个人预料到这个低谷低的如此深,延续的时间又如此之长。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说明这一点。几个温州的老板听说2011年光伏要出现低谷,于是早早就准备了一大笔钱,在9月份多晶硅从80万跌到33万时,果断地买进了数百吨,完成了一次抄底。结果之后还是不断地阴跌,结果到了12月底,跌到了20万时,感觉到已经是最低点了,为了减少损失,再次动用资金又进了数百吨;等到春节一过,确实开始反弹,大家开始期盼,结果价格涨到21万元附近又开始掉头向下,一直跌到了目前18万元。

最近的一波是一些人的最后期望。他们在低谷来临时没有准备,希望在10月份反弹的希望破灭,然后第二波希望是年底,依然破灭,第三波希望就是3月底,但还是依旧破灭。

这次低谷其实不能叫风暴,可以成为萧条。因为它不像2008年那样陡然下降,而是逐步跌落的。就像青蛙被放在一锅冷水里被放上了火盆,等到发现时,已经受伤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行业查看更多>多晶硅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