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中美光伏陷入“拉锯战”

2012-05-24 11:25来源:科学时报关键词:光伏行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光伏行业将彻底沦陷?继去年第三季度各大光伏企业相继披露跌入不堪境地的财报后,所有光伏人都相信这已经是光伏行业的谷底。随着东南亚、印度、美国、中国、日本等新兴市场的逐渐崛起,让人觉得光伏回暖不过是早晚的事。而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初裁的对中国输美电池征收的高额反倾销税,将残存一线希望的光伏企业再次推向谷底。

本次初裁的反倾销税起点为31.14%,而最高上限将高达249.96%,加之今年3月美国商务部已初裁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美国针对中国光伏行业的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初裁已定。虽然终裁未定,但是考虑到今年是美国总统的大选年,奥巴马一系列对华严厉的贸易手段,业内人士认为终裁时中国企业翻盘的可能性不大。

2011年,中国向美国出口2.2吉瓦的组件,可以说占中国现有的组件出口量不超过10%。如果高额关税敲定,中国组件企业割舍美国现有市场也并不算不可承受之痛。但长远看来,美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能源的需求才是中国光伏企业所渴求的。据了解,美国市场在去年有超过100%的成长率,并且预期在未来3年内都可以保持超过50%的增长率,属于被业界广为看好的高成长率市场。有分析机构预测,今年美国市场预计安装量将达到3.5吉瓦,而到2013年预计安装量将达到5吉瓦。

而美国反补贴、反倾销税出台,几乎断送了中国光伏企业的所有美国梦。中国组件产品成本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本低10%左右,如果征收30%以上的税率,中国的产品将无成本优势。如何进入美国市场?似乎采用国外建厂的方式就可以迎刃而解绕开制裁,但细细想来,这却是个伪命题。

国内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早有布局,尚德旗下就有在美国的Arizona组件公司,天合也早已在美实现了本地化生产,虽然阿特斯未曾在美设厂,但在加拿大设有生产基地。而一旦这样做,似乎就中了美国所下的“套”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而在美设厂也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中国光伏组件的优势在何处?物美价廉。而在美设厂,无论是人员成本、资金投入,都是一笔远远划不来的账。

而美国政府此举除了短视地保护了其国内毫无竞争力的低产能以外再无任何作用。试想,一旦中国组件退出美国市场,美国政府将要进行更多的补贴以弥补其成本下降缓慢所造成的影响,同时由于未来美国的组件市场缺乏竞争,无法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引导成本下调。这将阻挡美国光伏装机量的增加,阻碍美国光伏市场的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光伏行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业,产业中某一部分的纠纷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美国太阳能产业的根基不仅在于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生产,还包括在多晶硅、聚合物和设备等方面的生产投资。这些产品中国算是美国的进口大户。而如果太阳能贸易纠纷继续升级,最后受到伤害的将是美国。

那么,中国企业该如何做才能避免损失同时争取到美国市场?假如说应对贸易战的唯一办法就是打回去,相信中国光伏产业也自然有自己的独特办法。据可靠消息,中国对美国的多晶硅“双反”案已经获批,只在等美方对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态度以决定是否要立案,若多晶硅的“双反”一旦立案,中国将对美国输入中国的多晶硅同样征收惩罚性高额税收。而去年以来委靡不振的多晶硅价格可望回稳甚至攀升。然而,一旦多晶硅涨价,国内也将和美国面临相同的成本上涨因素,由于中国组件在全球市场有超过60%的份额,如此一来,不只是国内市场,还会对全球光伏市场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所谓光伏平价上网似乎在这条冤冤相报的道路上走进了死胡同。

目前来讲,中方在这场不能不打的战役中,还剩一张王牌,那就是将于本月25日结束的中国商务部对美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启动贸易壁垒调查。不过尽管这张牌必须要打,但由于美国输华新能源方面受影响不及中国输美产品,因此威慑力恐怕不大。时至今日,中国光伏企业翻盘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降低倾销幅度,从而保住该产业在美利益。

在贸易自由平等的市场经济中,“双反”绝对是场大倒退。美国企图通过设立贸易壁垒来渡过光伏产业的冬天,而不是从技术和成本上谋求自身提高,怎么看来都是场闹剧,或者只是美国大选的前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行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