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中国光伏企业猛降价 鲶鱼效应引发德企破产

2012-04-27 09:20来源:新浪财经关键词:光伏企业德国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两个月内,德国ScheutenSolar,Solon,FirstSolar等6家太阳能光伏行业的企业相继破产。市场将“破产潮”归咎于来自中国的竞争和德国政府政策的不利。

对此,德国联邦环境部长诺贝特-霍廷根(NorbertRoettgen)说,“太阳能行业必须有创新性地应对来自亚洲的低价竞争。谁要是不能适应,谁就是牺牲者。”

中国企业猛降行业成本

中国企业这只“鲶鱼”加入全球竞争,直接将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的价格拉低40%-50%,销售价格的下降,直接将德企逼入资金周转困境。

数据表明,2008年世界33%的光伏组件来自中国,到了2011年,比例上升到57%。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olarbuzz的调研,中国在今年会将太阳能的产能翻番,达到5兆瓦。

Scheuten太阳能公司的主席汉斯-威廉森(HansWillemsen)在申请破产的时候说,来自中国的竞争实在“太强”。德国大多数媒体也认为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后来居上导致了德企破产。

去年6月,在慕尼黑世界光伏行业的大型展览会(Intersolar),中国企业已成为仅次于德企的参展国家。无论展台的大小、设计还是展区位置,都与国际企业不相上下。同时,中国企业在市场营销中也出手阔绰。

德国航空太空中心所属经济研究院的研究员玛琳娜-奥苏利文(MarleneO’Sullivan)长期关注德国太阳能行业的发展。她说,“竞争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德企的破产“几年前就已经预测到了”。

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

德国太阳能企业的滥觞源于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企业盲目扩张。

在德国全境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就业,过度扶植该产业发展。曾经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Q-Cells所在的城市比特菲尔德-沃尔芬(Bitterfeld-Wolfen)一时间云集大量企业,因而得到一个类似硅谷的名字“太阳能谷”。

根据奥苏利文的调查,2011年全德有超过38万人在可再生能源能源行业工作,仅太阳能行业就有12.5万。2011年,约230亿欧元的65%流入太阳能行业,创下历史记录。

以太阳能企业Solon为例,公司在15年前在创立。按媒体的说法,自此以后,公司的发展“只有一个方向”,就是不断向上。营业额从2004年到2008年翻了8倍,达到8亿欧元。也成为德国首批上市的太阳能企业。

德国消费者保护协会的会长隆德斯泰特-乔治(Lunderstedt-Georgi)批评,“所谓的繁荣市场,比如太阳能,吸引了很多并不可靠的企业参与进来,让投资者撒钱到臆想的所谓创新技术上。”

政府的扶持让这些企业都觉得光明的前景还会持续很久,FirstSolar在破产前半年的2011年11月,还在陶醉于自己的产能翻番。然而,政府或许已经嗅到了行业的泡沫,在今年年初将削减太阳能行业补贴提上日程,并最终通过决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