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几年前,由于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前景看好,我们之中有许多人都成了主张绿色能源的倡导者,其中就包括几大政客萨科齐、默克尔、奥巴马。
企业与政府大力支持市区屋顶与乡村地区加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并沿着山顶装设风力发电机。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随处可见造成环境污染的燃煤与塬子裂变等问题──在去年日本强震与海啸引发核能发电厂户应炉核心熔毁后,这一话题引起广泛关注。
但是,面对全球经济衰煺的衝击、政府删减太阳能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以及来自较低成本地区制造商的竞争加剧,许多事情也迅速地发生变化。终究,这些都关係到企业的业务发展;如今,法国总统萨科齐,德国总理默克尔,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个绿色的承诺正开始亮起亏损的红色警讯。
年初,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基督教民主党在马格德堡举办(xíng)的一次区域会议中建议德国当局应废弃国内光伏市场并应用来自日照辐射程度较高国度的太阳能。
在曩昔的几年间,德国开端经由过程下调上彀电价补助来慢慢将太阳能财产与当局补助分别。可是,全部财产在2011年呈现了停止状况,而很多专家则将此归罪于欧洲(Europe)多个光伏领军市场内补助率的下调。
然而,除了2011年光伏市场合阅历的题目外,默克尔对具有近18GW全球领先安装量的德国市场的贸易靠得住性的猜忌立场十分牵强。
阻碍默克尔封存太阳能财产的另一绊脚石是核电站。截止至2022年,德国将封闭其所有的核电站,这些电站今朝占到了全国能源总产能的23%,而且,尽管默克尔死力否决,很多当局和财产的内部人士已经以为将由太阳能光伏来弥补多出来的空白。
就在上星期,一则来自德国的坏消息引发网路上对于欧洲绿色能源产业的健全与未来发展进行许多讨论。特别是,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製造商Q-Cells日前申请破产,显示出这一市场已十分脆弱──Q-Cells公司是在短短几个月来第四起破产倒闭的欧美太阳能发电公司。德国明镜周刊(DerSpiegel)的一则报导指出,Q-Cells宣告破产闭更加反映出德国太阳能厂商受到亚洲竞争对手超越的程度──儘管德国政府每年补贴数十亿美元,仍无法有效地使其脱离对于政府的依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前天(1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中国古都、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开启上任来对中国的首次访问。马克龙是中国2018开年接待的首个元首,而中国也是马克龙首次ldquo;亚洲行rdquo;访问的第一个国家。据说,马克龙之所以访华从中国十三朝古都西安先开始,是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一方面,向中国悠久的历史文
当地时间5月7日,法国总统大选落幕,马克龙以超过64%的得票率赢得大选,以39岁的年龄成为法国史上最年轻总统。作为世界性大国和联合国五常,法国大选的结果对世界影响是多方面和复杂的,而具体到对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的影响,马克龙的胜出应该是一件好事。在过去20多年里,法国在土壤污染防治修复方
继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等一连串黑天鹅事件之后,法国总统大选再掀波澜。被称为法国史上最难预测、最引人瞩目的选举,经过首轮厮杀,中间派新人马克龙和极右翼国民阵线领袖勒庞杀出重围,法国政治版图即将被改写,能源领域也将迎来新的变革。扑朔迷离的过程难以预料的结果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共有11名候
11月17日至18日,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5万人参加。它是《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后在落实行动方面的一次承前启后的大会。马拉喀什气候大会主要议题包括《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后续谈判路线图和时间表;督促各国按照《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核心提示】在以英国首相身份对中国进行的首次访问期间,特雷莎梅将努力向北京保证,尽管她推迟批准中国支持的英国核电项目,但她仍然希望加强两国关系。外媒称,特雷莎梅将参加在中国东部城市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她此前已经派遣一名特使向北京保证,她期待与中国在经济、贸易等全球性
当前国际核电市场竞争激烈,除俄罗斯高歌猛进外,日本、韩国核电出口争夺也是不遗余力。另外,美国、法国等老牌核电国家也不容小觑,他们凭借多年在世界核电与核工业领域的主导地位,通过其国内和出口举措对全球核电发展以及新兴国家核电技术选择产生极大影响。此前已有许多针对俄、韩出口经验的总结报
据《纽约时报》报道,法国电力集团(EDF)首席执行官5月19日表示,因阿海珐集团(Areva)目前陷入经营困境,法国电力对该公司核反应堆业务提出收购,意味着法国核能工业的重组即将到来。Areva2014年度发生财务危机,亏损49亿欧元。其核电在建项目工期不断拖延、超概,同时新建项目订单也毫无进展,造成所属
外国国企老总们的“降薪法则”与中国一样,在世界各国,国企高管的薪酬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其高管的薪酬水平并非一成不变,“拿多拿少”经常处于调整之中。过高容易引发社会争议,过低则难以吸纳优秀人才,因此国企老总们并不一定是拿着超高薪,降薪背后也有着各国不同的政策与背景。国企并非是中国特色。尽管市场经济发达,但西方发达国家也拥有不少国企,基本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高技术行业,如电力、电信、邮政、铁路、航空、公路运输、石油、核能等。欧美国企高管的薪酬,也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其高管的薪酬水平并非一成不变,
国家能源局1月24日公布《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意见》明确了今年核电发展思路,提出了一些重要意见,释放了诸多信息,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核电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如何解决的意见。要加强在运核电站安全管理,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加快完成设计固化、主设备定型,推动AP1000自主化依托工程建设。适时启动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的保护。加快推进国内自主三代的研发和工程验证,重点做好重大科技专项示范工程建设,加快融合技术的论证,避免多种堆型重复建设。制订核燃料技术总体战略规划,保障核电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这些意
据外媒7月16日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日前在第57届IAEA大会上公布了最新的有关“全球核电站安全”报告。报告指出,全球目前正在运转的437座核反应堆中有162座的工作寿命已经超过30年,另有22座的服役期甚至超过了40年,而全球80%的核电站运营时间均已超过20年。人们普遍认为核反应堆的正常运转寿命在30—40年间。长期运转以及核反应堆老化问题已经成为各国“监管者、运营者和公用事业部门面临的重大挑战”。自1951年12月美国实验增殖堆1号(EBR—1)首次利用核能发电以
土耳其计划未来五年内建造三座核电站,以减少对国外能源的依赖。2013年1月16日,法国对外贸易部部长妮科尔•布里克(NicoleBricq)周三称,安卡拉政府计划未来五年内建造三座核电站,同时,土耳其和法国已同意重启民用核能会谈。布里克与土耳其能源部长塔内尔•耶尔德兹(TanerYildiz)举行会谈后说:“我们与能源部长耶尔德兹举行了会晤,讨论了土耳其核设施相关的重要项目。法国在该领域标榜卓越……因此我们自然要进行这些讨论。我们希望土耳其能够拥有最好、最安全的技术,我们也能做到这一点。&rd
近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期间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德国重启核能发电是“合乎逻辑且理性的”。德国最大反对党基督教民主联盟也呼吁重启核电,引起多方激辩。德国去年正式关闭该国最后三座核电站。如今,重启核电又在德国成为热议
2024年,经历了去年停产、减产、业绩大降洗礼的中国储能行业,内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海外市场的逐渐回暖,也将为拥有海外业务的储能企业,特别是有着创新研发能力的头部企业带来更多业绩增量。众所周知,在技术革命大变局中,黎明前的决战往往更加惨烈,其战略成败对产业未来的影响往往也最具决定性
全球核电将迎来出于意料的大发展。12月2日,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第三天,22个国家达成了一项声明——到2050年全球核能装机达到目前的三倍,超乎外界预期。(来源:“能见”ID:Eknower)这是联合国气候大会历史上,首次有发展核能的联合宣言。《三倍核能宣言》核心内容包括共同努力推进到205
为应对冬季可能出现的天然气短缺问题,德国被迫重启封存的燃煤电厂。同时,在极端天气、能源危机、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欧洲国家纷纷重启煤电。如何看待多国在减排问题上“开倒车”?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煤炭作用,处理好控煤与实现气候目标的关系,提高能源独立性并保
所谓的“退煤”,西方国家又打脸了?10月6日,RT(今日俄罗斯)发布了一则题为《为节约天然气,德国重启被封存的燃煤电厂》的新闻。该文指出,此举为一项预防措施,以避免德国在冬季出现电力短缺的情况。关于“退煤”,德国可谓是一直在表态:我们绝不动摇!我们甚至还要提前!2019年1月26日,德国煤炭
当地时间4月15日,德国宣布关闭国内最后三座核电站,正式告别“核电时代”。翌日,欧洲最大核电机组——芬兰奥尔基卢奥托岛核电站3号反应堆正式投入运营,该核反应堆装机容量为160万千瓦,是芬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新建的核电机组,距离欧洲上一个建成投运的核电机组也已经过去16年。一边弃核,一
当地时间4月15日,德国宣布关闭国内最后三座核电站,正式告别核电时代。翌日,欧洲最大核电机组——芬兰奥尔基卢奥托岛核电站3号反应堆正式投入运营,该核反应堆装机容量为160万千瓦,是芬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新建的核电机组,而这距离欧洲上一个建成投运的核电机组也已过去16年。一边“弃核”,
围绕着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美俄相互指责,到底是俄罗斯虚张声势假戏真做,还是美国北约真刀真枪掐断念想?(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陈卫东)10月5日,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被爆炸泄露10天之后,欧盟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表示,欧盟的能源基础设施在近期历史上首次成为目标,欧盟必须对关键基
燃烧木柴似乎从来都不应该是欧洲绿色能源战略的基石。但是在越来越急迫的能源供应危机面前,一切都不再重要。(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武魏楠)匈牙利政府上个月放弃了对原始森林的保护政策,允许增加森林的开采面积。在欧洲议会即将投票立法规定“只有锯末等木材废料才能获得可再生能源补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3日就核电站推迟关停方案打破沉默,说“或许有道理”。德国正努力填补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减少带来的能源缺口,讨论中的举措之一是暂缓核电“退出”计划,包括推迟关停原定年内退役的三座核电站,但执政联盟内部对此有分歧。朔尔茨先前一直没有明确表态。朔尔茨3日告诉媒体记者,仍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3日就核电站推迟关停方案打破沉默,说“或许有道理”。德国正努力填补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减少带来的能源缺口,讨论中的举措之一是暂缓核电“退出”计划,包括推迟关停原定年内退役的三座核电站,但执政联盟内部对此有分歧。朔尔茨先前一直没有明确表态。朔尔茨3日告诉媒体记者,仍
国际能源研报(2025年3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本期核心观点#x27A4;近期,美国政府多项能源相关政策及主张引发关注。如美国政府对“电力非洲”倡议发起大规模审查,终止该倡议旗下大部分项目并解雇多数员工,引发美国对外援助合作政策发生巨大转折;美国
可以预见的是,特朗普的政策“组合拳”将对油价产生剧烈影响。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王海滨作者系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经济师11月5日美国大选中,特朗普以312:226的悬殊“比分”击败哈里斯,并将于2025年1月二进白宫。特朗普的回归将对美国和世界的较多领域带来深刻、复杂的影响。
CarbonBrief网站发表文章,题目是Analysis:Trumpelectionwincouldadd4bntonnestoUSemissionsby2030(分析:到2030年,特朗普赢得大选可能使美国的排放量增加40亿吨)(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CarbonBrief分析显示,特朗普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到2030年与拜登的计划相比,美国的排放量可
一场总统大选,其实也是一场关于能源的抉择。(来源:石油Link文|木兰)今年的美国大选,可谓是一波三折,也被誉为是史上最激烈的一场大选。至今,这次花费数十亿美元的大选,终极中奖人出现了:特朗普即将成为下一任总统。美国总统的竞选其实也是美国对这个政党及执政能力、政策的一种选择。近年来,
美国时间11月5日,美国第60届总统选举正式投票,候选人分别为民主党候选人、现任副总统卡玛拉#xB7;哈里斯和共和党候选人、前总统唐纳德#xB7;特朗普。最新消息,特朗普已宣布获胜,最终赢得277票。美国总统大选不仅是美国内政的重要事件,对全球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影响也极为深远。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市场
美国大选对于全球锂电产业有何影响,中国锂电出海又将走向何处?恰逢美国大选的胶着期,来自民主党和共和党双方的总统候选人展开了紧锣密鼓的选举竞逐。在这场大选背后,一个关键的焦点则是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变化,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走向,也影响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布局。美国作为曾经新能源的倡导
最近北半球多国又在经历高温“烤”验,并有大量人员死亡。比如,在沙特阿拉伯圣地麦加的朝觐(Hajj)活动中超过1,000人死亡,高温是主要死因。印度等其他国家也有许多人在热浪中死去。大自然再次给我们发出警告,而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呢?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王海滨中化能源股份
【摘要】近几年,国际能源转型面临新形势新变化。一方面,碳密集型经济复苏和国际地缘冲突引发能源格局调整给能源转型带来挑战;另一方面,各国、各地区推出大量政策、法案助力本土清洁能源供应链建设,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本文综合梳理国际能源转型策略动向,系统研判国际能源转型市场投资趋势,以期为
中国风电已经站在了全球前列,但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走过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很多磕磕绊绊的故事,比那些冠冕堂皇的“成功经”对产业发展更有价值。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篇文章,讲讲中国风电的艰辛过往。奥运项目发电机批量故障2008年1月,北京官厅风电场一期工程并网。该项目是北京2008年
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其中就“能源转型”提出,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双方同意重启中美能效论坛,计划重启双边能源政策和战略对话,推动
迄今已有148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覆盖全球88%的二氧化碳排放、92%的GDP和89%的人口。各国也已在不同程度上发力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同时,它们基本上都强调能源转型必须是务实的(realistic)转型,保障能源安全是推进气候治理的前提。(来源:能源新媒作者:王海滨中化能源有限公司正高级经济师)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