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光伏遭遇“生死劫” 国内企业低价厮杀欲“夺嫡”

2011-09-29 14:13来源:全球光伏网关键词:光伏企业太阳能多晶硅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视剧《步步惊心》已经成为时下最新热门流行的话题,而用这部剧的名字来描述中国光伏企业面临太阳能市场的跌宕起伏,可谓是恰如其分。

近期,海外光伏企业濒临破产的消息不绝于耳,美国此前就有三家太阳能公司宣告破产,其中包括在业内颇有声望的加州太阳能电力公司。

欧债危机中国光伏企业遭遇“生死劫”

欧债危机二次恶化之初,业界最担忧的不是欧元贬值的汇率风险,而是中国光伏产品最主要出口对象,欧洲市场份额因此再被压缩。资料显示,由于德国、意大利等国光伏补贴政策不明朗,今年1~5月欧洲光伏安装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装机量环比出现大幅下挫,直到6月补贴政策尘埃落定后,欧洲市场装机量方有小幅反弹,但即便如此,中国企业仍反映,自年初以来,欧洲订单一直差强人意。

“欧洲光伏市场的需求会因债务危机而压缩,同时,其他市场又无力消化多余产能,光伏产品出口大国中国的光伏业或将提前遭受年底“寒冬”,部分光伏企业甚至会迎来“生死劫”。”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分析说。

供求失衡光伏行业不景气的根本原因

去年行业景气的时候,大中小企业纷纷上马新项目,产能现在集中释放,加剧了光伏行业供求关系的逆转。当前行业不景气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能市场供求的根本性的失衡。根本失衡也就是在去年行业比较景气的时候蜂拥而上,今年产能严重超过它的需求量。近期,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又纷纷加大了对光伏产业的投资力度。未来,随着项目产能的密集释放,各家企业将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以及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降等方面的风险。

目前整个光伏产业90%以上的产品都用于出口,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在产能严重过剩的现实情况下,启动国内的需求也难以逆转当前的供求局面。即使中国光伏市场每年按照要求比原来基础上有一个快速的增长,仍不足以弥补市场产能过剩的空缺。但是中国市场的利好可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竞争加剧国内企业低价厮杀欲“夺嫡”

据统计,中国目前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数量接近600家,涌现出无锡尚德、保定英利、济南力诺等知名企业,形成了包括高纯多晶硅制造、硅锭和硅片生产、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系统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产工艺和相关技术得到大幅提升。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环境将日益恶化,行业内将出现兼并收购的情况,未来几年,光伏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大幅提升,行业整合将为光伏行业带来新的市场结构,在此过程中,龙头企业有望显著受益。

过剩的国内光伏产能在争抢体积越来越小的欧洲光伏蛋糕,令公司即便获得欧洲订单,也面临国内光伏同行“恶性压价”带来的出口利润过低问题。

事实上,光伏业国内“夹击”的产生根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一位常务理事的话完全可以解释:“过去几年中,中国光伏企业用很短的时间走完了一个产业从成长到成熟的漫长过程,本身就有整合与洗牌的需要。但目前,中国光伏产业链中仍然存在着暴利,未来有待在暴利下降之后完成全产业链的洗牌。”

如果此次欧债危机后期被压制住,短期内,国内光伏企业还可以“大小鱼”继续共存一段时间,不过长远来看,这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是必须要经历的。

可以肯定的是,光伏行业的高毛利时代结束了。中国企业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更进一步形成联盟,来更好地控制市场,不仅是卖多晶硅,而是完整的产品更多地生产太阳能产品。这就是国外公司获得更多利润的关键,生产最终的产品而不仅仅是单晶硅。中国的多晶硅产业,需要整合和联盟,否则未来的前景,仍会面临不稳定因素。如果想有强劲的增长,有可观的利润,并且掌控产业,其中的关键在于不能仅仅供应。多晶硅原料,而是要制造终端产品。

然而即便如此,未来几年这个产业必定会迎来一场大繁荣,以及繁荣背后的种种问题。对于光伏企业来说,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只有那些能够把握国内市场且有长远发展规划的企业才会笑到最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太阳能查看更多>多晶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