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财经正文

2011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Q2财报出炉

2011-08-30 13:17来源:solarF.net关键词:光伏企业薄膜光伏多晶硅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世界主要光伏企业第二季度的财报终于断断续续出炉,用几家欢喜几家愁这样的词已经太过平淡。因为对于一些巨头来说,第二季度的业绩已经糟到历史罕见。而同样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第二季度财报低潮连带着中国上市光伏企业的股票也经历了一场噩梦,赛维、尚德先后纷纷出现52周最低股价。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英利依然在逆市中保持强劲,晶科成为横空出世的一匹黑马,业绩惊人。而本周起,中国光伏企业的股票也开始回温。

在列表中,以净利润为排名的依据。从最赚钱的FirstSolar到亏损近2.6亿的尚德电力,排序与人们以往的认知略微不同。

1、FirstSolar不辱其名

FirstSolar依然还是第一的太阳能公司,净利润达到了6113.8万美元。虽然它的毛利率环比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但是百分之36左右的毛利率在不景气的第二季度足以让其他企业汗颜。在多晶硅、硅片等上游产品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薄膜光伏相较于晶硅光伏显示出了优势。

同样,FirstSolar的摊薄每股收益也是所有企业中最高的,达到0.7美元。如分析师所说,在世界光伏产业格局变动的情况下,投资FirstSolar是一个稳妥的选择。

但是,FirstSolar的领先地位已经不如以前那么牢固了。在净营收上,尚德远高于FirstSolar,而英利也首次在净营收上超越了FirstSolar。这说明,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上和出货量上,FirstSolar可能已经不及中国的两大巨头。当然,并不是卖得多就赚的多,FirstSolar在成本控制和企业整体运营规划上的经验依然值得中国企业借鉴,否则人家轻松装进口袋里的钱我们依然还得拼尽血汗去赚取。

2、英利或将扛起中国光伏大旗

从第二季度的财报来看,英利的业绩是所有中国企业中最好的,净利润达到5810万。国外媒体甚至把英利称为给行业带来希望曙光的"领导者"。

一直以来,英利的毛利率都是中国光伏企业中领先的。这与英利早早的打通了产业链有重要关系。在多家企业受制于上游合同限制的时候,英利已经几乎在旗下所有的基地都实现了全产业链生产。

英利能够把二季度业绩保持在较高水准,与其早早地开拓国内市场也不可分割。当年敢报出0.69元的低价,相信英利已经对中国的市场和政策特点有所把握。如今中国光伏市场即将开闸,英利已占得先机。

而且,英利是第一个用营销和公关意识来包装自己的中国光伏企业。世界杯、德甲老牌劲旅,其所选的对象无一不是能够迅速提升英利品牌形象的知名者。品牌形象好或许在形势好的时候不能帮助你太多,但品牌形象不好绝对会在乱市中火上浇油。

英利的经营策略,总会给人一种稳、准、狠的感觉。打响销售的三大战役、东扩天津、南下海南,这些策略没有一个是小手笔,而且英利的执行力值得称赞,总能在其他企业的懵懂期迅速占领行业领先地位。很多人说现在的市场非常混乱,英利反而能够在乱世中发挥出"恶霸"特色,拔得头筹。

不爱小打小闹,喜欢一步到位的英利或许将在不久的将来扛起中国光伏大旗,甚至领跑于世界。

3、晶科--业绩惊艳首次杀出重围

据业内人士说,晶科的业绩一直非常稳定。而晶科所披露的第二季度财报,已经远远超出稳定的范畴,简直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净营收3.5亿的晶科净利润达到了3640万。

25.4%的毛利率,晶科第二季度的毛利率在中国光伏企业中是最高的。这得益于晶科的多晶硅等上游原料是采购于现货市场,在多晶硅价格一路跌势的情况下,晶科得以很好的控制住了上游成本。据晶科高层透露,晶科80%的多晶硅是购于现货市场。这种从持续降价的多晶硅原料中受益的态势会一直持续到2011年第四季度。

让晶科受益的另一个举动在公司内部生产组件接线盒。

而晶科今年二季度在市场开拓方面也十分得力,在德国和意大利市场的销售额都得到了增长。同时,晶科在进一步打开新兴市场上上也成果不错。公司管理层在一次电话会议中指出,回顾财务业绩,此项增长源于分布在20个国家的60个客户的支持,其中仅第二季度就增长了30个客户。

4、天合--最具代表性企业

个人认为,天合光能的业绩是最能代表在这一波颓势下大企业所应有的水平的。对于光伏强企来说,逆市中的增长是实力、奇迹和运气,逆市中的滑铁卢显示出了企业的运营漏洞和决策缺乏远虑,而在逆市中保有市场、利润却不得不受形势所逼而下降则是正常的市场反映。

天合光能本季度出货量396MW,环比增长23.7%,同比增77.9%,说明天合光能在德国、意大利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

在第二季度,天合光能的总利润率为17%,相比上一季度的27.5%和去年同期的32.1%有所下降。但在今年二季度组件价格下跌的压力下,天合的毛利率下跌幅度是正常的。FirstSolar和英利的毛利率也在这一季度环比下降了10%左右。

此外,天合的稳定与其努力打造的全产业链密不可分,这个模式使得他们较好的控制成本。长期来看,全产业链将成为光伏强企的重要标志。

5、稳定的阿特斯

阿特斯的稳定没话说,长期保持在15%左右的毛利率。非常"淡定"的阿特斯向来是中国光伏企业的重要分水岭,是划分中国光伏企业一级梯队与次一级梯队的重要标志。在光伏的"微利"时代,阿特斯的"淡定"已经使它的行业地位逐步提高。

财报显示,阿特斯的光伏组件出货量287MW,同比增长58.6%,这个季度的出货量是阿特斯的历史最好的成绩。同很多竞争对手一样。阿特斯也在推行市场多元化政策,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以缓解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带来的压力。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欧洲地区销售额在全部营收中的比重由去年的86.4%降至76.6%。

6、中电光伏--我悄悄地亏了

一直低调的中电光伏悄然迈入了亏损的行列。在第二季度里,中电光伏遭受了各种行业不利因素的影响,业绩大幅低于预期。而且这种颓势已经影响到了中电对自己全年业绩的预期。

中电光伏二季度的出货量仅为89.3MW,远低于此前120-130兆瓦的预期。中电表示,由于公司欧洲客户的贷款批准延迟,为了遵循该公司信贷控制政策,公司将一些太阳能组件的出货日期延迟至7月份。更为悲观的预期是,因为融资延迟现在变得越来越普遍,甚至可能会导致某些订单被取消。

第二季度中电光伏的毛利率仅为2.6%。中电公布的财报预期中认为,毛利润大幅下调受以下短期因素的影响:第二季度预期出货量中高成本库存占比较大;银涂料成本上涨带动非硅(non-silicon)成本增加;太阳能组件平均售价跌幅速度超过预期。

好消息是,中电光伏最近刚刚获得了国开行1.6亿美元的信贷支持,这将对中电的资金周转将起到很大的帮助。但能否扭转颓势,还要看第三季度的国内外市场了。

7、深受上游拖累的晶澳

负2.7%的毛利率宣布了晶澳的悲情命运,他们甚至连盈利的第一关都没有闯过。对此,晶澳的解释是"现货市场多晶硅价格的波动性以及采购合同的预付款要求,与多晶硅硅料、硅片主要供应商签订的长期采购合同已经限制了晶澳太阳能对原材料成本的控制能力,公司很难及时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晶澳成为了仅次于尚德的受上游原料价格下降"毒害"利润的代表企业,谁曾想到当年以为一劳永逸的一纸合同成了砍掉利润的刽子手。

除了上游合约对晶澳的制约,晶澳也把欧洲市场混乱做为业绩不佳的另一个理由。

不过,晶澳依然出货量不低,达到401MW。与中电光伏不同,他们对下半年年的业绩持乐观态度。晶澳CEO方朋表示,"随着市场对我们所生产的高效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公司预计今年下半年的出货量将在上半年的基础上出现大幅增长。同时随着市场形势的逐步稳定,我们将继续贯彻公司所制定的快速减本路线图,并且,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的毛利润率将在第二季度的基础上出现大幅好转。"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企业查看更多>薄膜光伏查看更多>多晶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