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火电光伏风电:能源企业融资难题调查

2011-07-13 14:54来源:亮报关键词:火电光伏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7月1日至2日国务院召开小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后,一直为融资难题所困扰的部分能源企业,似乎增强了解题信心。这些企业中包括面对“环保从严令”和持续亏损双重压力的火电企业,也包括近年来产能扩大趋势明显而利润率下滑的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企业。如何突破融资难这一瓶颈,今后资金支持将如何延续,是这些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火电:三柄“利剑”高悬 企业再融资受阻

尽管政府提高了部分地区的工业用电价格,但“十二五”期间,火电企业的压力仍然不小。《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将出台,火电环保标准仍然“从严”。面对近乎严厉的环保政策和继续高升的资产负债率,火电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恶化,很难融得所需要的资金。

未来几年,用电负荷持续增长、环保政策更加严格以及火电资产负债率逐步攀升,将成为高悬在火电企业头顶上的三柄“利剑”。

政策从严 机组运行费用攀高

“中国目前的环保形势依然严峻,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污染物总量增长,形势进一步恶化。”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副院长朱法华在2011中国清洁电力论坛上表示。

“十二五”期间,电力环保形势异常严峻。一是二氧化硫减排空间全面收窄,二是现有机组脱硝增容改造任务艰巨、脱硝改造任务进展缓慢。环保问题一直令发电企业头痛不已。就在去年,华电、大唐在再融资过程中遭遇环保难题。自然之友等12家国内环保组织联名致信环保部,提请环保部关注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环保核查期存在环境违规问题。

然而,面对业界普遍关注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部总量司大气处处长吴险峰在上述论坛中表示,标准已经通过了最后一次内部讨论,从国家角度来讲,排放标准不可能放宽。“新的排放标准要求更严,对脱硫和除尘都是一个大的挑战,目前很多电厂是做不到的。”吴险峰表示。

这对本已连年亏损的火电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此前曾专门撰文指出,火电企业因电煤价格持续上涨,加之煤电联动不能及时到位,行业大面积亏损,生产经营困难,有些企业资金链甚至有断裂的危险,排放标准提高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成本难以消化。

“如果从经济性的角度讲,脱硝、脱硫效率标准过高并不经济,环保效益也达不到预期,因为随着火电机组改造难度加大,运行费用也在不断提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环境资源部副主任潘荔在论坛上表示。

亏损严重 企业陷融资困局

“标准出台后,如果补贴不到位,无异于在本就亏损的火电企业伤口上撒盐。”国泰君安电力行业高级分析师王威对记者说,“国家规定必须进行脱硝改造,火电企业买煤已经很困难,在此压力下无疑要采取银行贷款、融资等方式购买脱硝设备。”

对于五家发电集团而言,再融资是不得不做的“功课”。煤价大幅上涨导致火电企业全年利润大幅下降,公司营业成本上升幅度显著高于营业收入上升幅度。火电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再融资。

然而,受亏损的影响,火电企业再融资并不顺利。“以前的再融资股价定得较高还有很多机构抢购,现在股价普遍定得较低,但募集到的资金还不如以前充足。”王威表示。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电力行业利润当年累计增速自2009年5月份以来首次由正转负。火电企业资产负债率继续高位上升,中部、东北地区各省份火电企业继续全部亏损。1~5月份,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业务继续巨额亏损。

业内人士称,由于火电企业亏损、负债严重,银行贷款风险陡增,银行给这些企业贷款比以前紧多了,以前发电企业向银行贷款,利率通常能够下浮10%左右,但现在利率还要上浮。目前,五大发电集团火电资产负债率均超过80%。

“我们建议火电的节能环保不能脱离技术,不能脱离经济。我们要加快电价改革和火电投融资的机制建设。”潘荔在论坛上建议。

但单靠火电资产融资的路径显然已经无法继续,事实上,发电集团已经开始改变资本运作的路径。“大一统”式的整体上市思路已经被抛弃,以新能源等比较有吸引力的资产搭配火电资产一并作为募集资金购买的标的资产的方式开始实行。去年,五大发电集团纷纷瞄准新能源这个平台进行再融资。

此外,除了企业自身融资之外,政府鼓励政策也必不可少。《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配套政策——“十二五”火电烟气脱硝电价优惠政策何时出台及补贴标准如何规定等问题成为业界关心的焦点。“国家既然要求火电应用脱硝设备就要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否则火电厂很可能会为了节省成本而闲置设备。”王威说。

据吴险峰透露:“关于脱硝补偿电价,目前正在计算成本,由于火电厂脱硝成本低于脱硫成本,所以其价格应该比脱硫要低。”而之前执行的脱硫补贴电价为每千瓦时1.5分。

光伏:补贴政策“变脸” 技术吸引资本投入

火电企业头顶“利剑”高悬,被认为能趁势突进的光伏企业日子也不好过。6月23日,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董事赵小勇告诉记者:“几个月来,随着欧洲太阳能补贴政策的‘变脸’,国内光伏产品价格下跌普遍达到30%。”

欧洲光伏补贴的下降,对长期依赖国外市场的中国光伏产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整个光伏产业链市场价格全线下跌已是不争的事实。业内人士认为,2011年业内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必然激化,价格战即将到来,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如果光伏企业融资问题不解决,将很难进入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上游产业重组

利润下滑成融资风险

针对目前国内光伏行业领域80%都是小企业的现状,中投顾问分析报告认为,企业的市场份额大多集结在缺乏技术门槛的组件和电池片环节,几百吨的规模很难抵御价格战,今年年底将是这些企业被淘汰的“大限”。

据了解,多晶硅产业作为光伏产业的上游,在经过2008年产能的高速增长和利润到顶之后,迅速掉进了下降通道,因产能过剩和国际需求缩减带来了收益率的大幅度下调。短短两年的时间,毛利率由之前的300%降至目前的不足10%。而光伏组件厂商日子也很不好过。上游多晶硅利润下滑,下游市场增速放缓,受两头夹击的电池片、组件企业利润将进一步缩减。

未来光伏产业应该怎么走,技术创新和规模经营或将引起企业关注。

“行业核心技术多年没有根本性突破,企业要想生存下来,还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便争取到更多资本投入。”在接受采访时,青云创投投资合伙人朱盾鸣认为,对于多晶硅、电池片、组件企业来说,利润下滑将成为其融资的最大风险,对投资者来说,“没有必要追涨无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设备的项目。”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姚风也表示,专注于光伏发电技术进步,能够推动成本转化率的提高。

“未来的光伏产业将是一个规模更大,但是利润空间趋于合理的产业,将是‘实干造英雄’的时代。”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海燕告诉记者,“中国光伏市场,其实没有什么芝麻开门的秘诀,实际上无非就是成本、创新、质量、规模这几个关键因素。如果规模扩大一倍的话,成本能降低20%。”

下游电站利好

融资仍是一道坎

记者了解到,面对上游市场需求的萎缩,光伏业向产业下游转移的趋势渐显。力诺光伏集团系统集成事业部总经理张峰告诉记者,“要将太阳能绿色资源留在中国,首先需要建设大型的光伏电站和光热电站。”

针对光伏企业介入光伏电站领域,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产业链的延伸,能为光伏企业贡献25%的毛利率。然而,光伏电站的融资问题却是一道坎。

与多晶硅生产线不同,国内建光伏电站未来能够收到多少回报,并不能在利润表上立竿见影地体现出来。这使得投资者对这一行业较为谨慎,也正因如此,资金成为光伏电站发展的紧缺生产要素。“下游要做强做大,就必须做解决方案,需要资本、时间和人力的统一。对于中盛光电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资本的短缺。”中盛光电总经理佘海峰说。

张峰也表达了对融资的期待:“国内光伏融资环境有障碍。融资机构和国家大型银行真正参与到光伏行业的还非常少。”“中国的商业银行不做长期项目,企业很难从国内银行拿到贷款。因此,融资大多在欧洲进行,但当前的问题在于整个欧洲的信用危机,使得欧洲的银行不愿意放钱。”佘海峰表示,在欧洲融资,最主要的就是建立一些成功案例,提升可融资能力和企业的盈利能力。

而在光热电站领域,据资料显示,去年12月国内首座聚光热发电站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招投标,国内11家企业购买了标书。随着大唐公司今年5月中标,中国的光热发电拉开了序幕。据业内人士透露,大唐、国电、华电、华能在国内都开始运作不同规模的光热发电项目。

然而,对普遍看好光热电站的企业来说,高额的初始投资亦是最大的问题。

据中海阳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监胡磊透露,内蒙古鄂尔多斯50兆瓦的光热电站投资十分巨大,“我们算过初始投资是16亿~20亿人民币。”

“光热发电遵循着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的规律。目前,业界普遍认可的规模是1000兆瓦,规模达到1000兆瓦的光热电站发电成本能降低到0.7元到0.8元每千瓦时。”力诺瑞特总经理申文明告诉记者,光热发电的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前期投入非常大,“像1000兆瓦规模的电站需要200亿的前期投资,这是很多企业难以承受的。”

业内人士表示,建设光热电站融资的难度主要源于设备、技术的昂贵。胡磊认为,如果在未来2~3年之内,中国核心设备实现国产化之后,价格优势就非常明显,“至少可以比欧美低三分之一的程度。”他表示,这会消解部分融资难问题。

风电:企业上市遇冷 海上风电融资拐点初现

与光伏产业融资需要技术支撑有所不同,相对成熟的风电产业需要寻找下一个蓝海来带动利润的增长,而这对近期在资本市场上屡屡受挫的风电企业尤为重要。

6月23日,在2011年中国清洁电力论坛上,亚洲开发银行高级分析师在题为“亚洲风力发电融资”的演讲中,指出了一个不容乐观的现状:目前,融资难仍旧是全世界扩大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一个主要瓶颈。

2011年年初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表明,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的风力发电装机以4183万千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风电大国。在此次博览会上,世界风能协会秘书长史代芬·赛格也表示,中国对风能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对于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风电企业来说,融资难已然露头,融资市场寒流阵阵。

企业上市遇冷

兵败融资市场

6月10日,经过近半年的筹措与准备,中国第三大风电场运营商华能新能源终于登陆港交所。但即使比当年“拉锯暗战”的对手大唐新能源推迟了半年,华能新能源依然难逃上市首日即遭破发的相同命运,而去年12月17日同样在港交所首日挂牌交易的大唐新能源,开盘后一路走低,跌破发行价逾5.5%。今年1月13日,国内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华锐风电,以90元的发行价创下最贵IPO(首次公开募股)纪录,然而甫一上市也遭破发,首发当日即大跌9.59%。

几家风电企业巨头接二连三兵败融资市场,预示着投资者对“风电概念”的兴趣迟迟难以回温,即使风电企业花大力气宣传造势,但在金融市场的表现已经很难回到几年前被资本市场热烈追捧的时光。

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出台,其中明确规定,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投资者所拥有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到2010年和2020年应分别占比3%和8%以上。其中提到的“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投资者”直指央企和地方大型发电集团。借由政策支持,风电概念股身价骤起,成为炙手可热的股市新贵。2007年,风电设备巨头金风科技上市首日股价即上涨250%。

但风电行业五年的高速扩张,并没能带来在融资市场的持续“追捧”,上游核心制造技术缺失、下游输出不畅,让投资者们普遍持有“不看好”的悲观情绪,也直接导致了风电企业上市的屡屡“破发”。

海上风电或破融资瓶颈

期待稳步扶持政策

传统风电企业在资本市场遇冷之时,有关海上风电的消息似乎带来一丝转机。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近期表示,海上风电是全球风电技术发展和产业竞争的前沿,中国企业必须在海上风电发展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月22日,在恩德风力发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低电压穿越测试成果发布会上,其工程总监倪忠仁表示:“海上风电是个潮流,没人能够阻挡海上风电的发展,每家风机厂商都不可避免要做海上风机。恩德打算2014年开始量产。”

6月23日,龙源电力、华能新能源和大唐新能源等国内风电开发龙头企业也纷纷表示:面对大基地项目开发潜力下降和运行维护成本增大的趋势,未来5年,公司投资重心将逐步转向市场潜力巨大的海上风电和内陆中小型分布式风电项目。

亚洲开发银行对海上风电也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表示,海上风电融资是一个新领域,“中国计划到2020年实现3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目标,仅这一目标投资的成本就相当于建20个新的核电厂。”在未来几年,亚行将研究可以提高效率的尖端技术的价值,为大型的海上风电、小型离网风电和太阳能混合项目融资。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近期也明确指出,我国海上风电未来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政府的稳步扶持政策,以及统一的认证标准体系。

业内人士建议,发展海上风电要获得持续性的融资机会和投资者的信心,最重要的是稳步发展。目前,海上风电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技术与安全问题,如果监测过硬,监管严格,具有广阔前景的海上风电在资本市场上将可能缔造更大神话,风电产业也将迎来融资拐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