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评论正文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须谨防四大风险

2010-12-23 11:42来源:科学时报关键词:光伏发电光伏产业太阳能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在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光伏大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称:“多晶硅不仅从未过剩,而且一直供不应求。”这一来自行业权威人士的言论,与去年发展改革委关于我国多晶硅“产能明显过剩”的结论大相径庭,很可能由此而推动新一轮光伏产业产能的扩张。为此,笔者提醒光伏产业界应透视需求旺盛表象掩盖下的暗涌,注意防范4个方面的风险。 

一是市场在外的风险。中国光伏产业起步虽晚,但后来居上,现已跃居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之位,产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赢得了“世界光伏看中国”的美誉,此乃产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但突出的问题是95%的市场集中在欧美。风云变幻的贸易政策和经济形势,使光伏产品市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危机曾使光伏产品的销量和价格骤降;美国正在发起对我“301”调查,标志贸易保护和反倾销制裁的大棒已横空抡起;欧美国家对太阳能电站补贴政策的动荡,也将影响光伏产品的销量。哥本哈根会议后,世界光伏产业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国际间博弈将更加激烈。一旦国际市场受阻,国内市场还未全面启动,我国的光伏产品将向何处去?对此,要有应对之策。 

二是产能扩张的风险。我国光伏产业过去5年以产量翻8倍的高速增长。专家预测,未来5年还将以2到3倍的速度发展。中国现有上千家企业涉足生产太阳能光伏产业,有的专家用“野蛮生长”形容太阳能产业扩张势头。一般说来,适度竞争对促进产业发展是有利的,但在产品和市场均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众多的企业耗费巨资买进国外材料、设备和技术,加工同样的产品去争夺国内外十分有限的市场,由此带来的弊端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有的企业为获得订单而竞相压价,有的不计成本参与国内外电站竞标,有的甚至降低质量和环保标准以求低价销售。光伏产业原本有序发展可获得的利润,被“一哄而上”的发展方式所挤压,本来十分紧缺的人才资源被高度分割,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掣肘。有的经营者抱怨:尚未成型已经畸形,新兴产业变成微利产业。政府部门也指责如此发展“相当于大量输出国内紧缺的能源”,“相当于倾销国外的光伏材料、设备和技术”。如果继续这种跟风式发展和产能爆发式的增长,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部分光伏投资就难以得到较高回报,有的企业甚至会因无力适应竞争而被市场淘汰。 

三是技术换代的风险。我国光伏企业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技术基本来自欧美国家。但它们为何不大规模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呢?有人认为是为了保护其本国资源和环境。我认为这只是因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目前光伏产品的技术并没有真正成熟,投入与产出还未达到平衡,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条件没有完全具备,它们的光伏产业选择了先技术后市场化的发展路径。 

实际上,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从来没有放松对光伏技术的研究,都制定了本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计划,而且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太阳能发展技术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始终保持着引领新能源技术潮流的地位。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分子“模板”可控制合成材料技术,有助于制造新一代低成本高效太阳能电池。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创造了太阳能电池叠加技术,使整个太阳光谱都可用于能源生产,转换效率是传统硅太阳能电池的两倍。一旦太阳能光伏技术取得革命性突破并应用于市场,现有光伏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就可能面临更新换代的风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太阳能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