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综合正文

光伏产业欲破三大困局

2009-06-04 15:53来源:《浙商》杂志关键词:光伏产业太阳能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诚然,中国光伏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局;然而,困局一旦被突破,其背后蕴藏的商机便会迅速拨开阴霾见日出。

  去年9月,本刊做了《光伏产业还有多大机会?》特别策划。当时是中国光伏产业最为疯狂的时候,相当于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6124.04点。然而,自2008年10月,中国光伏产业开始陷入“集体咳嗽”,尚德电力、天合光能、赛维LDK、天威英利……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国光伏明星们光芒黯淡。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光伏产业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一路狂跌,整个光伏产业一路下行,诸多光伏企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中国光伏企业究竟面临哪些困境?在这些困境当中又蕴藏着什么样的商机?

  海外市场日益压缩

  终端市场在外,过度依赖海外市场,无疑是当前中国光伏企业面临最大的困境。

  作为世界第一大太阳电池生产国,2008年中国太阳电池产量约2000MWp(兆瓦),占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的1/3,显居世界首位;太阳能组件封装产量更是超过了2500MWp,占全球组件产量40%以上。

  “中国虽然是世界太阳能电池第一大生产大国,却不是太阳能电池应用大国。”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告诉《浙商》记者。数据显示,中国2008年光伏系统装机容量仅40MWp,仅占太阳能电池产量的2%。这意味着,中国太阳能电池98%的产品均销往国外,仅有2%左右产品留在国内,产业与市场严重脱节。

  正是由于产业与市场严重脱节,所以一旦海外市场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光伏企业就瞬间失去了订单。2008年10月,正是中国光伏产业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就是这个时候,寒流迅速袭击中国光伏产业。

  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尚德电力2008年第3季度毛利率尚有21.6%,第4季度骤降至0.6%,每股净亏0.42美元,并因减产、裁员成为媒体焦点。一位从事光伏电池产业的浙商向《浙商》记者透露:“尚德三十几条生产线,如今开工的不过五六条。”

  在金融危机之下,这个曾经创造出中国首富的太阳能设备制造企业也未能幸免。2008年初,尚德电力股价一度在90美元以上,市值高达109亿美元;在遭遇金融危机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到年底的股价只有10美元左右,市值在16亿美元左右,不到一年市值缩水近百亿美元,缩水幅度近80%。

  糟糕的境况不止尚德一家,整个光伏产业几乎是一片萧条的景象,海外订单流失、裁员、半停产,这些如同秋风扫落叶般席卷了整个行业。甚至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国内已有350家太阳能组件企业倒闭,至今只剩下约50家。

  在纽交所上市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英利绿色能源2008年第4季度销售额和净利润分别较第3季度下降了20%和33%。该公司称,原因之一在于总体经济状况的低迷,以及西班牙等国取消了对清洁能源的部分支持。

  世界第三大硅片生产商——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仙寿告诉《浙商》记者:“去年最高的时候我们的硅片能卖56元钱,今年不到20元。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年50%-100%的增长,一下子变成每年20%-30%的增长可能不适应。”

  “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浙江光伏产业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0%!”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龙则向《浙商》记者透露,“我们的出口订单真正执行的只有20%左右,这让我很担心。我们预计今年8月份才能恢复销售量。”

  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已经有43年从事太阳能产业的历史,其总经理周建宏对吴建龙的预测不敢苟同,他告诉《浙商》记者:“如果市场8月份才启动,那这个产业就完蛋了,按照历年的销售规律,9月份开始随后两个季度是光伏产品的销售淡季。”周建宏呼吁,希望浙江光伏企业能抱团呐喊,早日出台政策启动国内市场。

  中国3月底出台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对处于艰难时期的光伏产业来说正是一次破冰发展的重大机遇。业内普遍认为,新政策将刺激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尽管补贴主要针对的是终端应用领域,但下游产品市场的打开意味着上游也可获得充分发展。

  当年,正是德国对太阳能发电行业的巨大需求,造就了中国光伏产业为期数年的繁荣。“这个行业非常年轻,市场规模还很小,技术门槛也很低,所以任何新市场的启动都可能引起爆发式增长。”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说。

  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成为中国光伏企业摆脱金融危机及实现后续成长的关键机遇。可以预见,一旦中国光伏应用市场启动,国内光伏产业会迅速复苏。

  原材料价格如“过山车”

  虽然“原材料在外”一直是中国光伏产业两大弊病之一,但如今中国光伏企业面对的问题或许并非原材料短缺这么简单。

  多晶硅原材料让中国光伏企业数年来趋之若鹜,可是在2008年10月以后却坐了“过山车”,进入自由落体状态:从高达500美元/公斤的价格跌落到100美元/公斤上下。多晶硅这一“稀缺资源”瞬间成为光伏企业的“烫手山芋”。原先,“锁定原材料价格”成为光伏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而今多晶硅原材料却让光伏企业骑虎难下。

  就在去年9月,为保证第4季度的生产,尚德电力以350美元-400美元/公斤的区间购入了部分多晶硅,这部分多晶硅对其4季度的毛利率产生了-12.2%的影响。“过去3年我们都是在外面争着把硅料买回来,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施正荣说,“如果不备料,就无法向客户保证交货。即使回头来看,这一劫也很难越过。”

  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致庆去年8月还在洽谈“原材料锁定”事宜;而今他却庆幸地告诉《浙商》记者:“因为一些细节没有谈妥,后来我们没有锁定原材料,我们从去年6月投产至今几乎一直是零库存。”向日葵光能科技董事长吴建龙向《浙商》记者透露,去年下半年公司开始节省原料资金,有的甚至改签了合同。

  常州天合光能在2007年底签订协议,计划2012年底前在连云港投资10亿美元建设一万吨多晶硅生产基地。然而2008年4月,天合光能突然宣布取消投资,甚至放弃了给设备商的预付款。而就在两年前,多晶硅的供给还只能满足其二三成的需求。

  “这一轮调整中有个有趣现象,谁体格最大,签的合同多,谁受库存和汇率的影响大;而过去状况不佳的企业日子反而好过,因为它刹车没这么急。”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说。

  据统计,国内现有多晶硅生产线6条,而将要建造的多晶硅企业有40多家。光伏产业这些年的迅速发展,导致多晶硅短缺,使得企业投资多晶硅的热情也大幅度上升。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德仁断言:“在今后一两年,多晶硅项目存在过热的风险。”他告诉《浙商》记者,“多晶硅短缺的现象,在今后两三年将不复存在。从去年底延续至今的多晶硅价格下跌趋势仍然会持续,光伏原材料瓶颈将有所缓和。”

  原来多晶硅原料价格一路飙升乃至“虚高”,是因为光伏产品的市场火爆;而今多晶硅身价大跌,也是因为光伏产品市场萎缩。多晶硅原料,让众多光伏企业进退两难:光伏市场萎缩,多晶硅原料似乎成为“鸡肋”;而一旦市场复苏,多晶硅原料又会供不应求。

  当然,多晶硅暴利时代结束,对光伏产业来说也不啻为一大利好。作为大多数光伏组件的关键原料,多晶硅价格出现拐点,意味着光伏制造成本有望降低。一旦光伏发电的成本能降到0.5元/千瓦时,太阳能利用将进入一个“历史性的阶段”。市场需求的增长,势必拉动光伏产业整个产业链的复苏。

  除了多晶硅材料供给实现本地化之外,中国光伏企业也在积极探寻新的生产工艺,以求摆脱对多晶硅材料的过分依赖。从2007年开始,在华东与华北地区,有数家光伏企业开始建设以玻璃基板为主要原材料的薄膜太阳能生产线,目前,这些生产线已经陆续建成,即将实现量产。

  参差不齐的电池转换效率

  光伏电池组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国际竞争力,使中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即使不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如果光伏产品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质量低下的产品照样会被市场淘汰。光电转换效率,便是衡量光伏电池组件质量的重要标准。

  作为光伏发电整条产业链的核心,光伏电池目前主要分为单晶硅、多晶硅及以薄膜技术为代表的非晶硅三种。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为16.5%,多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15.5%,薄膜太阳能电池平均转换效率6%。据国元证券分析,中国规定的光伏产品转化水平,基本处于国外发达国家可市场化光伏产品的转化效率下限。

  光电转换效率高,下游客户就可以在安装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年发电量。在国际市场上,光电转换效率高低也成为定价的标准。显然,谁能率先攻下转换效率难关,谁就能占据光伏电池组件市场的制高点。

  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薄膜光伏电池今年在杭州正式下线,薄膜光伏电池用材少,成本低,然而转换效率与传统的晶硅光伏电池不可同日而语。“薄膜电池要有竞争力,转换效率必须达到10%左右。”其总经理杨立友告诉《浙商》记者,“与国内同行薄膜光伏电池产品额定转换效率始终徘徊在6%-7%的水准上相比,正泰达到9%。据悉,目前全球仅有夏普、德国Q-cells等5家企业达到这样的水准。”

  昱辉阳光董事长李仙寿向《浙商》记者透露:“目前昱辉阳光与赛维LDK的多晶硅硅片转化效率已经超过欧洲的平均水平,达到了15.8%-16%,超过了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商挪威REC公司。”

  转换效率是乐叶光伏董事长叶致庆引以为豪的“杀手锏”,从今年2月的生产日报表统计,光电转换效率在17%以上的产品已经达到85%左右。与一些同行停工限产不同的是,乐叶光伏除了春节期间休息了13天,其余时间都是满负荷生产。他向《浙商》记者透露:“我们也是歪打正着,客户正好要求产品转换效率在17%以上。其实是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个后来居上的机会,我们希望能在这一轮产业洗牌中抄底,以低价兼并几条生产线。”

  尚德电力3月宣布,采用Pluto技术制造的电池样品已经实现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9%,多晶硅电池达到17%。据悉,这将是全球能批量生产的最高效率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之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太阳能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