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市场正文

新赛道上的狂飙 主流光伏企业进行了哪些新技术的布局?

2020-06-11 11:54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作者:风满楼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技术太阳能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两年的光伏产业,在新技术推进上真的是太快太快了。

单晶革命的速度远超预期,210mm的推广速度远超预期,HIT、TOP Con商业化的速度远超预期,同样的,光伏产业的洗牌速度也是远超预期。

每一次技术迭代,必然使光伏产业进行一轮洗牌,此前的单晶革命中,大龙头隆基与小龙头爱旭异军突起,两家企业在2018、2019两年均赚取了可观的迭代红利,而没能握住机会的部分光伏企业则惨淡收场。

有人评价为:“先行的吃肉,后来的喝汤,迟到的吃屎”。

因此,当前主流的光伏企业纷纷加大了对新技术的前瞻性布局,即使这些新技术市场化还遥遥无期,依然不减“豪赌”的热情,头部企业希望继续吃肉,中尾部企业希翼于弯道超车。

目前市面上的光伏企业,所押注的主流赛道包括但不限于HIT、钙钛矿、TOP Con、叠层电池、IBC等其他技术。

8006.jpg

最拥挤的主流赛道:HIT

HIT绝对是当前太阳能电池最拥挤的“主赛道”,肉眼可见的增效前景和资本的热捧共同铸建了这条赛道的拥堵,几乎所有知名的光伏企业都是这条赛道上的玩家。

也正是因此,HIT设备国产化的速度也远远出乎了预料,此前,笔者在2月时写过一篇《光伏设备迈向双寡头格局 HIT国产化还有多远》的文章中提到,HIT的扩产成本为8-10亿元,是perc的三倍左右,只有HIT达到5亿元左右时,才具备大规模量产的可能性。

短短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格局便已悄然改变,招商证券的游家训团队在最新的研报中指出:国内1GW的设备价格已经下降到5亿左右,随着节拍提升和零部件国产化,设备价格有望继续下降到4亿,打开HIT产业化的瓶颈。

作为佐证的是,6月1日爱康科技与捷佳伟创签署了2GW异质结电池项目,似乎也宣告着国产化的胜利进军,捷佳伟创已拥有提供GW级异质结产线的能力。

目前,国内企业钧石、汉能、晋能、联合再生能源相对布局较早,已实现量产,东方日升和通威后发先至,也有小规模的量产,这些企业的设备国产化程度不一,这些小规模产能或许将来会面临更高的设备折旧成本。

国产设备商的技术突破给外资设备商带来巨大的压力,顶级设备供应商梅耶博格于上月遭到客户退单,总价1.31亿美元,这笔订单一退,梅耶博格在整个2019的异质结设备出货变得乏善可陈,其技术人员也被中国设备企业挖角,2019年,公司亏损3760万欧元。

面对国产设备企业的咄咄相逼,梅耶博格决定亲自下场,上个月消息,梅耶博格将建立10GW异质结电池组件项目,虽尚无成熟产能,但这一对手绝对不可小觑。

除梅耶博格和老牌王者松下之外,REC同样也在赛道之上,已经向其梅耶博格购买了600MW全球唯一全面量产的异质结生产线,产线平均效率超24%,组件端成本已经接近PERC技术,5月最新消息,REC准备在法国建立一条2GW的异质结生产线,与中国企业展开竞争。

颠覆者:钙钛矿、叠层电池

钙钛矿对于现有的光伏产业来说,无疑是颠覆者。

钙钛矿的实验记录一升再升,目前单结钙钛矿效率已超过25%,叠层效率接近28%,拥有度电成本更低,光电转化效率上限更高,产品更加柔性的优点。

目前在钙钛矿的量产赛道上,国外主流玩家是牛津光伏,去年还得到了金风的投资,国内的主流玩家则是协鑫旗下的协鑫纳米,今年要投资建设100MW的量产线,表示将于两年之内对其进行量产。

除两位主要玩家以外,国内企业纤纳光电也已于去年获得三峡资本注资,蜂巢能源也与业内知名专家签约,在钙钛矿研发上进行技术研发,通威、汉能集团、东方日升等公司均表示正在追踪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动向或已经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

海外,美国的亨特能源公司也于近日宣布,其光伏技术公司HPT在开发制造低成本印刷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达到了18%的效率水平。

为了弥补钙钛矿电池稳定些稍逊的缺点,目前钙钛矿+晶硅的叠层电池成为行业最看重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钙钛矿只能和N型电池片进行叠加,而N型电池普遍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因此未来不确定性颇高。

与牛津光伏相比,协鑫本身就是出色的电池片企业,是叠层电池的主要玩家之一,地处中国这个光伏产业大本营,产业协调能力更强,但牛津光伏则与梅耶博格展开战略合作,共同研发HIT+钙钛矿的相关技术,考虑到梅耶博格在HIT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协鑫在赛道上想抢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TOP con和IBC

除HIT之外,TOPCon和IBC等其他N型技术同样各有千秋,产业化推进速度也是超出预期。

TOP con相比于HIT更容易进行量产,只需对现有产线进行升级,不需要完全上新产线,初始投资也小于HIT,但效率和潜力略差于HIT,目前来看,很可能先于HIT实现国有化量产。

这条赛道的领跑者是黄河水电和中来股份,黄河水电量产效率已达23.2%,并已经实现大规模应用,中来股份目前已拥有1.5GW产能,不久前还斥资35亿元进行2GW的扩产。此外天合也已宣布TOPCon可以实现量产,晶澳、通威、爱旭、晶科、林洋也均在这条赛道上,海外玩家中,REC、LG皆为其强悍的竞争对手。

IBC这条赛道上同样也不乏先行者,该技术生产难度相对较高,生产工序更多,设备投资也更高,且不与现有产线兼容,是主流N型电池中最贵、也最难实现量产的技术,国内发展相对较晚,国际上技术最成熟的量产企业是sunpower和LG。

目前国内实现抢跑的是中环和黄河水电,中环股份于2019年年底即斥巨资控股了从sunpower拆分出来的MAXEONSOLAR,欲以资本手段实现产业协同。

黄河水电则拥有国内唯一一条量产产线,其量产效率日益升高,目前已经达到23.6%,提升速度惊人。

除两家抢跑企业之外,天合、中来均有相关技术储备。

来源:北极星分布式光伏

作者:风满楼


原标题:新赛道上的狂飙,主流光伏企业进行了哪些新技术的布局?
(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作者: 风满楼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技术查看更多>太阳能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