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关注 | 综合智慧能源产业整体推进缓慢

2020-04-15 08:45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光伏发电多能互补综合智慧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和综合智慧能源专业委员会近日发布的《综合智慧能源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以分布式能源为代表的综合能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跨国集团、传统能源企业、电网企业、民营企业等纷纷涉足。但综合智慧能源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开发模式、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还在探索中,用能方式和新兴市场也正在培育。

《报告》指出,电改五年来,发电企业打破过去计划体制下的固有模式,告别单纯发电时代,从后台走向前台,积极向“下”延伸,进入配售电、供冷供热供气领域,实现发(配)售一体、热力源网一体、冷热电水气多联供等领域。同时,培育新的业务板块与效益增长点,与新生的社会配售电公司、电网企业在“交集”领域开展竞争,争夺电力用户、配售电资源,开展竞价交易。发电企业第一次真正经历了电力市场的洗礼,对其经营理念、安全管理、发展空间、商业模式、客户服务等产生重大又深刻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发电、电网、电力上下游企业等社会资本抓住机遇,从不同切入点进入综合能源新业态,如清洁热源供热、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分散式低风速海上风电、光热发电、氢能、正反向充电桩、大容量储能等智慧能源项目,实现能源基础设施互联、形式互换数据互用。但《报告》也指出,从目前情况看,综合智慧能源总体进展较为缓慢。

《报告》统计,截至2019年底,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23项,其中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17个、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6个,国家要求首批示范工程原则上应于2017年6月底前开工,在2018年底前建成投产;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55个,要求首批示范项目原则上应于2017年8月底前开工,并于2018年底前建成;增量配电业务分四批在全国范围内批复了404个试点,从前三批试点项目来看,多数项目未按时间完成目标,整体推进效果并不理想。

《报告》认为,区域能源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目前,我国各地能源规划停留在固有模式上,电、热、冷、气、水等能源规划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分别编制,规划之间相互割裂,项目开发以独立开发为主;行业壁垒亟需打破,长期以来我国的电、热、冷、气、水等供应均属垄断性行业,需要打破固有的利益藩篱;现行核准机制不能满足要求,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涵盖能源形式多样,相关天然气分布式、光伏、风电、地热能、储能等需分头报批,目前采用的分品种、分环节核准机制无法满足要求;增量配电业务发展阻力大,增量配电业务的发展还存在对增量的界定模糊、争抢控股权、接入电网难、电网信息封锁、增量配网定位不清、价格机制及价格核定方法不明确等问题。

同时,综合智慧能源缺乏相关行业准则和技术标准,相关建设、运营、验收及评审的标准暂无规定。部分无资质的企业承担规划编制,缺乏第三方评估审定,造成综合智慧能源规划不客观、不全面、不准确、缺少科学性的局面。

就盈利模式而言,《报告》指出,目前市场主体接受价格偏高的新能源有一定的过程。综合智慧能源多以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为基础,目前阶段供能成本明显高于传统的燃煤供能成本,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开发局限于环保要求高、经济承受能力强的发达地区和工商业高端用户;同时,部分项目高投入低回报也是导致项目无法盈利、难以运行的重要原因。《报告》认为,综合智慧能源的“智慧”就是市场化的价格机制下,不同能源主体之间的互动。目前,电力现货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价格机制已不能适应综合智慧能源发展的需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多能互补查看更多>综合智慧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