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人物正文

大咖讲||听施正荣讲述光伏发展简史

2018-09-04 15:25来源:一起光伏APP关键词:施正荣无锡尚德亚洲光伏创新合作论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9月4日,第十三届亚洲太阳能光伏创新合作论坛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拉开帷幕。近100位国内外专家、企业家及1000名业内精英相聚一堂,共同探讨当前光伏行业面临的困境与未来发展方向。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论坛组委会特别安排了"光伏大咖开讲啦"主题活动,希望光伏人共同分享,一起鼓励,一起描绘光伏美好未来。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上迈新能源董事长、无锡尚德创始人施正荣“讲述光伏的过去现在未来”。

本次会议由一起光伏APP进行直播,演讲人发言实录如下:

【施正荣】:谢谢周秘书长和吕芳秘书长。本来让我今天下午来讲讲对光伏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没有想到今天是参加比赛,大家一会儿给我打点高分。

本来不想准备PPT,后来一想既然讲嘛,就要带有一点观点。实际上我是一个光伏老革命,已经干光伏三十年了,从实验室做到企业,现在又回到实验室,所以说现在会议不大出场,但光伏的每一个小动静都很关注,基本上还是算与时俱进。今天周元让我来讲,我想从什么角度来讲?最近形势变化太快太大,让整个产业,甚至一些从业人员,尤其很多的年轻人感觉有点困惑,这个产业还怎么干?前途在什么地方?我就跟大家稍微讲讲光伏简短的发展历史,这样也能感觉到在短短的二十年当中,我们都干了什么事,自己经过了解评估,自己重新选择和定位。我先把我的观点讲出来。

我的观点是什么?光伏人不用改行。为什么不用改行?三个观点,第一个全球的光伏产业也就是二十年,中国光伏产业的起步几乎和国外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而且纵观我们的光伏产业,中国的光伏产业是高大上,我们所从事的产业是功在千秋的一个产业。它不光是一个生意,它还是超越商业的,我们是一种情怀。现在中央政府都讲蓝天保卫战,我们这是蓝天保卫战很重要的武器。同时我们在技术、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都是赶超世界的,所以我定位叫“高大上”。

第二,从外到内的转折。为什么这么讲?从一开始的技术、人才、市场、资本都是海外的,然后转成国内,光伏产业必将成为能源转型的中坚力量,我们要有信心,从这个角度不要考虑改行,而是考虑如何把这个产品像电视机、空调一样推向千家万户。

首先我们看一下技术,我2001年回国,当时我也很矛盾,选什么样的技术?我在国外是做多晶硅薄膜的,很可能做薄膜了。我说做单晶硅、多晶硅还是薄膜呢?是做组件、电池还是什么呢?后来我想,还是做电池吧,电池比较简单,总共也就600万美金,干其它的也干不成。当年我就想专注就做电池,甚至组件也不想做,为什么?创业之前也看了很多书,做企业要专注,不能什么都做,你的精力和资源都有限,所以后来在尚德的发展中,我一直遵循着这个规则。后来想想,还是做电池,当年国内的电池转化效率,单晶在10%,多晶在12%左右,我想还是做电池,主要做多晶。国外的实验室当年的研究,一直延续到现在都没有离开技术的核心,所以我就选择这样一条路线,做多晶硅,选择了很多设备,结果很快我们做到15%的转化效率。

另外一点质量,因为中国的产品,要能够到海外去销售。我们国内原来也有三四家光伏组件厂,从来没有做过IEC身份证,我们当年想质量要上一个台阶,质量不上台阶,如果做不到IEC6115这样的认证,就不会有人看中你的组件。这一点我们非常重要,要做IEC的认证,后来连续做UL的认证。有了这个认证,我们才能参与国际竞争,2004年德国的《新能源法》出来,正好赶上这个机会,市场爆发,企业的发展就迎来了非常好的机会。

以海外市场为主,我们所有早期的一些企业,都是每年要到慕尼黑去。国内有那么多的企业,也想要参与这样一个市场,必须在质量上达到这个水平,否则你也没有这个机会。所以技术和质量这两点门槛,为我们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基因就注入了高大的元素,我们要出口就得IEC,所以每家都做,IEC的认证机构每年要到你厂里进行厂验,这样确保了光伏产品的质量,真正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

还有很多人,包括国内的媒体对光伏早期的发展都不是很清楚,光伏产业前十年发展都是靠民营企业,靠自己的血汗钱挣来的,更多的是得到了海外资本,十家上市公司都在美国上市。总共的融资额IPO当年的融资额20亿美金,我相信每家公司后来又是发债,又是再融资,或者债转股,我估计至少50亿美金以上。所以说光伏早期发展的资本也是来自于国际资本,希望年轻人能够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

那么现在再看这样一个过程,早期的发展结束了,一些老革命都感觉到过于依靠海外的供应其实有很大的问题,这个从2003年我们就体会到了,所有的材料要海外供应,一个不能确保我们的供应,另外成本下降的幅度非常有限,如果光伏要想取代传统能源,成本如果不能大幅的下降,那是不行的。从2003年开始,我们在国内只要你想干光伏,我们就给你免费培训,搞了五年。当年培养国内的伙伴,上下游,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我们就传授知识和经验,这样把我们国内产业链发展起来了。更重要的是装备,以前我们百分之百都得进口,现在国内从硅到硅片一直到最后的组件,包括旁侧的产业,全部装备国产化、自动化、智能化,这种发展趋势是非常的惊人。

还有人才也是这样,我们看坐下来的都是自我培养的人才,沈教授,也是国内从交大读博士,然后带人研究,现在的研究水平赶超世界。人才,这也是我们十多年发展的非常突出的成绩。我当年刚回国,招不到人,怎么办?就招大学生,每天又当企业家,又当科学家,一个礼拜三天给他们上课。人才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与我们这个产业是息息相关的。

技术的自主创新,从原来的转化效率记录都是由世界保持。现在我们中国的光伏企业不断打破产业化高效的记录。同时中国企业家很清楚,光靠效率是没有用的,28%转化效率,4块钱一瓦,没有人买,我把效率提高,同时我的成本还得控制住,所以两点做到确实很不容易。中国这个产业发展,我们有技术的储备,包括双面电池,这两年已经开始付诸于实施。

中国也同时从一个制造大国转为一个业务大国,这一点应该感谢我们的政府。2013年开始,光伏最困难的时候,真的是走投无路,海外市场没有,国内产能过剩,我们国家开始对光伏进行补贴,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平价上网近在眼前。既使“531”补贴不明确以后,很多高电价地区自发自用的商业屋顶项目仍然是开发近在眼前。但“531”同时给我们这个产业带来冲击,我是这样理解“531”政策的变化,我不认为政府要踩铡刀,为什么?蓝天保卫战是总书记提出来的战略目标,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的清洁供暖,这个方向肯定不会变。我相信暂时的刹车,是为过热的光伏产业降降温,去年是53个GW太热了,一方面知道热,一方面拼命的朝前冲,政府可能希望大家冷一冷。第二个看来大家利润不错,让出点红利给社会。第三点,政府财政也可以减轻点负担,无非是从这三个角度。但我认为“531”不是要让我们这个产业知名,这个产业的发展将会永续的,越来越快的发展。

那么未来怎么办?上午我没来,但我猜测对技术的发展,每个公司都关注,太阳能电池的技术,组件的技术,智能化的技术,电力电子等等非常重要。因为我是搞电池组件的,我的兴趣大概在这个方面。从这个产品的角度,我是在想,我们可能过于关注所谓大型光伏电站,我们的产品工艺都在那条思路。除了那个思路我们也谈分布式,除了分布式,我们还有什么?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也是四年之前有一个团队,都是80、90后年轻人创业,他来问我干什么?我说你要想干传统的也能干,但利润很低,你要有几十亿、上百亿的资金赚那么几千万、几个亿的利润,这是一种做法。还有一种做法另辟蹊径,人们已经对光伏发电的成本不在意了,他还会想什么?现在大家关注的是成本,未来关注的肯定要超越成本,这一点很重要。他们一个产品,采用复合材料的产品代替玻璃,没有玻璃,我们搞光伏,四十年基本结构没有变过,玻璃又笨又重,只能72片、60片,其它的比较困难,能不能有这样的突破?经过四年的努力,这个团队做得很不错。他们这款柔性的,只有传统的四分之一的重量,还能做到一米不到的直径弯曲,而且获得了所有的国际认证,证明它的可靠性没有问题。接下来是成本,成本目前比传统还高一点,但每年卖到30兆瓦以上,你的成本跟现在一样。然后创新完以后,想象力就丰富了,可以做屋顶,就像这个项目,前面是一个新的房子,前面的瓦片是用这个做的,安装的过程不需要工程师,就是一般的工人可以安装,把它真正产品化。光伏下一步的创新,要从工程化向产品化转移,再也不要把繁琐的一大堆的零部件搞到工地上去,那多浪费啊。所以这是一条创新的方向。

还有幕墙,一台光伏幕墙,我们想象的就是黑色的,那肯定不行。我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力,给它点颜色看看。我想能够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让光伏真正的走向我们的生活。可以在火车上,可以在电动车上,电动车的充电桩,现在一个充电桩要投资多少钱,57瓦的充电桩是15万,20年才能回报。所以还是要坚定信心,我们如果把光伏放大到五年十年来看的话,像过山车起伏不断。我们再等十年,可能一条直线向上,你说我们要改行吗?我们不用改行,我们要坚守,把这个事业做好,把能源转型的蓝天保卫战打赢。

(一起光伏APP根据现场速记发布,未经嘉宾审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施正荣查看更多>无锡尚德查看更多>亚洲光伏创新合作论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