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企业正文

汉能李河君的2017:用事实说话

2017-12-18 09:12来源:华夏时报作者:刘诗萌关键词:汉能李河君薄膜太阳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8年蛰伏一朝蝶变

若说等待一个风口,很少有人比李河君等得更久,付出更多。

8年似乎是他的一个坎。2017年是他进入光伏产业的第八年,巧合的是,此前他带领汉能建设金安桥水电站,也是整整耗时8年才最终建成。

最为人称道的是,李河君最初选择的,都是当时无人问津的项目。而在他手里“化茧成蝶”之后,这些项目也都成了新的风口:1998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燃油发电站纷纷倒闭,在建百万级以上燃煤火电停工,已建成水电只有60%装机发电,那时候耗费巨资建水电站是个外人看来“疯了”的选择。

然而,自2002年开始的10年电力改革期间,全国电价平均上涨30%至40%。李河君将水电站称为“印钞机”,一旦干起来,原材料成本是零,不管礼拜六、礼拜天,天天都有非常稳定的现金流。不过,像金安桥这种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自汉能之后,在民营企业中也未见来者。

因此,“任性”的有钱人李河君才有资本开始他的第二次冒险——投资百亿美元进军薄膜太阳能。这一选择也并非头脑一热,李河君回忆,2006年的时候,太阳能的发电成本还是每度电3-4元,业内很多人判断,太阳能发电成本降到1元以下要30年,降到5毛左右需要50年,然而在短短3年时间里,这一点就变成了现实。

仔细想想,做薄膜和水电站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是清洁能源,同是成本高而短期难有收益的项目。因此在当时,也受到了公司内外的反对。原因也很好理解:即使什么都不做,每天就有超过1000万元的净现金流,为什么要投到一个巨大又前景未知的产业中?

尽管不能完全理解李河君又一次“费力不讨好”的选择,许多汉能人还是义无反顾地跟着他做了。“我都没想这个事情对不对。”一位汉能高管回忆起公司刚开始做薄膜时的心路历程,如此说道。

“不是先驱,就是先烈。”有人如此评价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的探索。但李河君并不想做先烈,相反,他还十分“鸡贼”地将在光伏低谷期倒下的“先烈们”收集在一起,打造了一条薄膜太阳能的全产业链。

其中就包括曾经将他拒之门外的MiaSolé。早在2011年,李河君就曾慕名去美国拜访这家光伏企业巨头,却遭到了冷落和拒绝。峰回路转,一年后,陷入财务危机的MiaSolé正在出售的消息传到李河君耳朵里。这一次,他没有错过,获得了全球转换率最高的铜铟镓硒技术,以及实现这个技术的整体团队。

“MiaSolé之所以肯卖给汉能,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个技术只有李河君有机会做成功。李河君从一开始就坚信薄膜太阳能一定可以成为未来主要的能源,而不是补充能源。这几年做下来,大家相信他是坚定不移地在投薄膜,把汉能做成业界的旗帜,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人加入汉能,也是这些公司能够顺利并购成功,同时并购完成后,主要骨干还待在汉能的主要原因。”汉能薄膜发电高级副总裁徐晓华称。Solibro、MiaSolé和GSE都致力于铜铟镓硒技术,在被汉能收购之前,他们的技术互相保密;而在并购之后,专利的壁垒已经被打破,汉能之所以保持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是基于这个彼此互通的产业链。

“移动能源”战略开花结果

2015年,基于对全球能源发展趋势的预见,汉能提出了“移动能源”的概念,以可移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为基础,通过储能、控制、信息通信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能源的可移动、全天候、高效率供应。

其实,这一盘棋的思路,在李河君进军薄膜太阳能之初就已有脉络。此前,在光伏产业中,一直有晶硅和薄膜两大材料之争。晶硅是有压倒性优势的那一个,而薄膜即使在目前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0%。不过,薄膜最大的优势在于轻、薄、柔,可以移动和应用于更多场景——尽管技术难度更大、耗费的成本更高。

从传统能源行业起家的李河君从未涉足互联网产业,但他并未在移动互联网为风口的时代落伍。汉能内部人士透露,李河君保持着大量阅读的习惯,他最多时一个月读了18本书,范围包括宏观经济、经管、互联网等不同类别,还经常在每周五举办的午餐与学习论坛上向员工荐书。

因此,他的视角更大。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令“便携”成为人们对电子设备需求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是常识。然而,早在iPad尚未问世的2009年,李河君就认定薄膜相比晶硅而言柔性可弯曲、质量轻、弱光性好、颜色可调、形状可塑,在生活情境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世界范围内太阳能技术发展的方向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美国最大的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做的是薄膜,其全球装机容量超过10GW;日本最大的太阳能公司SolarFrontier也是一家薄膜太阳能公司。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薄膜属于未来。

这个未来并没有让我们等太久。在2017年,无论是民用领域里,还是商用范围内,汉能的产品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

2月28日,汉能发布了便携式薄膜太阳能新品,包括发电纸、发电包、发电背包等便携式移动能源产品,这些自主发电的“黑科技”一时闪了许多人的眼睛。“阳光充足情况下充电还是能持续的,很认同这样的清洁能源产品。”在京东的汉能旗舰店里,一些用户如此评价。

5月2日,汉能与摩拜单车在北京汉能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薄膜太阳能组件集成到摩拜单车车身,为带有卫星定位和移动通信功能的“智能锁”提供移动能源。这样一来,装置了薄膜的摩拜单车就成了独立的绿色发电主体,通过阳光照射为单车蓄电池进行充电,提升摩拜单车能源生产、回收、共享的效率,为用户带来升级版的绿色体验。

7月29日,汉瓦在北京正式上市发布。以古代中国建筑最经典的“秦砖汉瓦”为名,汉能发布的这一款屋面瓦将轻薄、高效、柔性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芯片,通过内外双层的夹胶封装工艺,精密封装在高透光度玻璃内层中,并且已经通过3C认证和CQC认证及实例安装测试。

而太阳能商用无人机、卫星等特种产品,太阳能汽车解决方案等,也都是“移动能源”全体系中的一部分。

在李河君看来,继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和科技革命之后,下一次革命将会出现在能源领域,而薄膜科技、移动能源就是即将走上历史舞台的耀眼新星。

有过水电的成功后,李河君也曾接触过风电、潮汐能等领域,但最后把全部的重心都放在了薄膜太阳能上。这是他眼中具有革命性的材料,凭借对薄膜太阳能的研发,他想做到的是引领这场革命,让世人记住“薄膜太阳能”即汉能,“汉能”即中国能源。就如他经常在演讲中提到的,他希望“中国领先一把”。

目前,汉能的薄膜太阳能技术保有5项世界纪录,拥有超过2000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60%以上。在汉能的一间办公室里,有一面近50米长的专利墙,上面摆满了专利证书。这里所承载的,或许才真正是汉能和中国清洁能源的未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汉能查看更多>李河君查看更多>薄膜太阳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