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政策正文

江苏省“十三五”能源规划:2020年光伏累计装机8GW 力争10GW

2017-05-15 09:49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网关键词:光伏装机量光伏发电江苏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发展战略思想为引领,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牢固坚持能源变革主线、生态环保红线、能源安全底线,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高、发展模式创新,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1.改革引领,创新发展。把能源变革作为能源发展的核心任务,把创新作为促进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电力、油气等行业领域为重点,以投资体制、定价机制、市场建设等为重要环节,不断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发展活力,激发发展潜力。

2.效率为本,协调发展。把节能优先作为能源变革发展的首要战略,贯穿于能源生产和消费全过程。积极推行国际先进能效标准和节能制度,推动形成节能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以智慧高效为目标,加强能源系统统筹协调和集成优化,推动各类能源协同发展,实现集约高效开发、科学高效利用。

3.清洁低碳,绿色发展。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并举,降低煤炭消费总量,优化煤炭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推进污染物深度治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4.互利共赢,开放发展。把开放作为推动能源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自主相结合,内部挖潜与外部开拓相并重,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煤炭、电力、天然气为主,内外并举、品种多样的生产供应基地,主体多元、多层互补的应急储备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实现深度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5.民生优先,共享发展。把改善人民群众用能条件作为能源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统筹城乡和区域,加强城乡用能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深化能源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能源扶贫力度,使人民群众更加直接地参与能源发展,更加充分地分享发展成果。

(三)发展目标。

1.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按“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7.5%左右和能耗累计下降17%的要求测算,2020年全省能源总需求3.60亿吨标准煤左右。2020年,各类能源资源供给能力达到3.8亿吨标准煤左右。省内外各类电力装机1.6亿千瓦左右(其中,煤电8315万千瓦、天然气发电2000万千瓦、核电425万千瓦、抽水蓄能260万千瓦、风电1000万千瓦、光伏发电8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150万千瓦,区外来电3300万千瓦左右),保障全省6500亿千瓦时用电量(年均增长4.9%,弹性系数0.65)的需求。煤炭中转储备能力1.5亿吨左右,省内一次原油炼制能力4000万吨左右,天然气(包括沿海LNG接收站)供应能力力争达到360亿立方米。

2.能源消费显著控制。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确保控制在3.4亿吨标准煤以下(年均增长2.4%,弹性系数0.32),力争控制在3.37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2.2%,弹性系数0.29),为2025年左右能源消费总量达峰和2030年左右碳排放总量达峰创造条件。确保完成17%的节能目标,力争下降22%左右。能耗强度由0.46吨标准煤下降到0.38吨标准煤以下,力争接近0.36吨标准煤,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3.能源结构显著改善。2020年,省内非化石能源生产量突破2100万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生产量的比重提高到73%左右,其中可再生能源生产量突破1200万吨标准煤,占比达到41%左右。包括区外来电在内,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突破3700万吨标准煤,占比达到11%。持续控煤减煤,省内直接转化利用的煤炭由27209万吨(实物量)下降到2.4亿吨左右,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64.4%下降到50.9%,持续保持“负增长”。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50亿立方米左右,占能源消费比重由6.6%提高到12.6%。

4.绿色低碳显著提升。到2017年底,在役燃煤机组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升级改造,1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达到燃机排放标准(即在基准含氧量6%的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下同),10万千瓦以下机组达到重点地区特别排放限值。到2020年,省内在役发电装机中,清洁发电装机达到4600万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200万千瓦左右,占比分别提高到35%和17%左右,天然气发电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占比提高到15%左右,煤电装机占比下降至63%。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5%以上,煤电机组供电煤耗下降5克/千瓦时,热电联产机组热电比稳步提高。

5.普遍服务显著强化。到2020年,新增天然气主干管网1600公里,实现所有县区全覆盖,苏南、苏中等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在形成500千伏“六纵七横”电网主干网架的同时,基本实现大中城市配电网智能化,全面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各类电源公平接入。加气站、充电站等新型终端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大中城市全覆盖、高速公路和高等级航道全覆盖。

6.治理体系显著完善。持续推进能源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放管服”水平。以电力、油气领域为重点,以能源资源配置市场化为取向,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以油气管道保护、可再生能源发展为重点,加强法规、标准、政策制定,科学完备、高效便捷的能源治理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三、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推动能源变革总体要求,紧扣安全、结构、高效、创新、改革“五个关键词”,扎实推进“八大任务”,努力实现能源消费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能源生产从环境影响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能源资源从高碳为主向低碳取向转变,能源布局从偏重集中向集散并重转变,能源系统从供方主导向双向互动转变。

(一)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内外并举、量质并重,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为重点,开展多渠道、多形式、深层次国际国内合作,形成来源广、品质好、物流畅、价格优的能源资源供应体系。

1.煤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煤炭行业“去产能”,加强保留煤矿管理,提高科学产能比重,推动徐州等传统煤炭工业基地绿色转型发展,到2020年省内煤炭稳产700万吨左右。开展“煤电联营”,深化与山西、内蒙古、陕西、安徽等传统煤炭基地的合作,开展煤矿共建,建立长期稳定供煤关系,稳定电煤来源。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优质资源“引进来”。到2020年,形成国内为主、国外为辅的煤炭资源布局。

2.石油。实施油田改造项目,稳定省内200万吨/年原油产能。积极引进山东等省外陆上原油资源,推进连云港港30万吨级码头及配套管道建设,促进海上原油接卸、转运。落实国家原油进口资质条件放开政策,确保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盛虹集团、新海石化等中央和地方现代化炼厂资源供应,争取到2020年全省原油供应能力达到3500万吨以上。加大国Ⅴ清洁汽柴油和普通柴油保障能力,积极协调金陵石化、扬子石化清洁油品稳产和资源就近供应,大力引进中石油、中海油和中化石油省外炼厂资源供应,促进中石化苏南、江北成品油管道安全稳定输送。到2020年,力争全省成品油供应能力达到2600万吨以上。

3.天然气。加快沿海千万吨级LNG接收基地建设,增建大型储罐,扩大海外气源接收存贮能力。在改造完善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系统,加强配套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同时,加快中俄东线管道建设,增强接收、储存中亚和俄罗斯等境外陆上气源的能力。继续稳定江苏油田常规天然气产量,开展下扬子地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查工作,提高自给能力。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我省供气市场,开展输储设施建设和贸易合作,通过管道、车载LNG等运输方式,增加气源供应,扩大市场范围,活跃供气市场。到2020年,全省天然气供应能力力争达到360亿立方米。

4.电力。稳步推进省内电源建设,逐步扩大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至2020年,省内装机达到1.3亿千瓦左右。贯彻国家电力布局,加强省际电力合作,扩大利用区外来电。建成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和锡盟—泰州、晋北—南京特高压直流工程,新增输电能力2000万千瓦左右。支持徐矿集团、国信集团等企业积极参与送端配套电源建设。优化区外来电结构,积极利用西部水电和内蒙古、山西等地可再生能源,扩大利用新疆、青海可再生能源。鼓励省内企业参与华东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高华东地区网内调峰互济保供能力。保障电网运行安全,积极应对特高压外来电大幅增加带来的安全风险,严防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提前化解耦合风险,妥善处理特高压输电对油气管道的影响。到2020年,区外来电规模达到3300万千瓦左右。

(二)构建现代输储网络。

坚持输储统筹、供需平衡,协同推进煤电油气多种能源输送方式发展,同步加强能源储备和调峰设施建设,率先构建多能互补、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输储网络。

1.煤炭物流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煤炭物流发展规划,根据消费布局和交通区位,兼顾生产基地和应急储备,持续完善以铁路、水路为集疏通道,以港口、园区为储配中枢的立体化煤炭物流网络,建设经济高效、绿色先进的现代煤炭物流体系。按照枢纽辐射、就近储备的原则,实施煤炭中转储运基地完善工程,在沿海、沿江、沿河港口等区域布局建设覆盖范围广、环境影响小、应急能力强、运输距离短、储备成本低的6大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加强燃煤电厂储煤能力建设,提高煤炭应急保障能力。到2020年,形成煤炭中转储备能力1.5亿吨。

专栏1 煤炭中转储运基地完善工程

以服务苏北、兼顾苏中为目标,依托徐州港,持续完善以大运河等内河运输为主要疏散方式的北部中转储备基地。以服务沿海、兼顾内陆为目标,依托滨海港、大丰港,持续完善以铁路、水路运输为主要疏散方式的沿海中转储备基地。以服务苏南、苏中为目标,依托太仓港、靖江港、镇江港,持续完善以海进江和内河运输为主要疏散方式的沿江中转储备基地。

2.石油输储体系。加快优化苏中苏北特别是沿海地区管道布局,全面推进互联互通,持续加大隐患整治力度,实现安全运维水平、管道输送比例、应急储备能力同步提升。

加快重点管网建设。按照就近配置资源、服务炼化布局的要求,立足南北互通、东西相连、陆海对接,完善原油、成品油管网。重点建设日照—仪征复线连云港支线原油输送管道,累计形成原油管道1500公里。全面建成中石化江北成品油管道及配套油库,规划建设连云港—徐州—商丘成品油管道,累计形成成品油管道1500公里。

扩大应急保障能力。督促原油加工企业落实国家商业原油储备标准,加快中石化仪征、中石化连云港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泰兴国家成品油储备库建设。鼓励和引导成品油经营企业构建地区中心库、区域配送库、县级分销库等多级储备体系。

专栏2 油气管网安全提升工程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开展全省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推进鲁宁线(江苏段)等油气管道安全隐患整治,增强资源调配能力,提高老旧输油管道安全性,确保2017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隐患整治。加强管道保护法规、制度、体系、标准建设,构建管道保护长效机制。

3.天然气输储体系。统筹海上与陆上两类通道,接卸、运输、储备三个环节,以市场为导向,以江北为重点,科学规划管网布局,加快建设接收基地,不断提升输储能力。

加强LNG接收站建设。落实“一带一路”和沿海开发战略,充分利用沿海区位优势和港航条件,适应长三角地区发展需求,加快实施千万吨级LNG接收站建设工程,形成南通、盐城、连云港“一线三点”沿海LNG接收基地,确立海外天然气与陆上管道气互补格局,构建国家进口天然气海上通道重要支点群。到2020年,形成1000万吨以上海外天然气接收能力。

专栏3 千万吨级LNG接收站建设工程

建成中石油如东LNG二期工程和新疆广汇启东LNG分销转运站一期、二期,加快广汇启东二期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中海油滨海LNG接收站,确保“十三五”期间建成投运。推进华电、协鑫LNG接收站前期工作,争取“十三五”开工。开展新疆广汇启东LNG分销转运站三期前期研究。

加强干支管网建设。按照“苏南适当加密、苏北形成网络”的思路,配合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俄气南下、海上LNG四大气源通道,建设“五横八纵”干线输气网络。强化干线支撑,重点建设中俄东线江苏段、青岛—南京等输气管道,加快推进南通(海门)—苏州(太仓)过江管道建设。强化跨省联络,重点建设江苏沿海管道及其辐射安徽、河南的横向支干线等,发挥沿海LNG接收基地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辐射中部省份的作用。同步推进宁芜复线、启通管道,川气东送配套高淳—溧水、江阴—武进、吴江—昆山、武进—马山支线以及天然气电厂专用支线等支线管网建设,实现天然气管网县区全覆盖。到2020年,累计形成全省天然气主干管网3400公里。

加强储备体系完善。利用盐穴等地下空间、LNG接收站配套贮罐、天然气管道加压储气、城市配建应急储备设施等,构建多载体、多形式天然气储备体系,建成长三角应急储气调峰中心。加快建设金坛储气库群,尽快建成20亿立方米储气能力。规划建设淮安赵集、淮安楚州、盐城朱家墩、丹徒荣炳等地下储气库,新增设计储气能力约70亿立方米。依托沿海LNG接收基地,在连云港、滨海、如东和启东新增约200万立方米大型LNG储罐。鼓励建设城市调峰设施,形成5200万立方米储存能力。

原标题: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装机量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江苏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