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单晶组件市场正文

阿特斯等光伏大佬表示单多晶并存 不会一条道走到黑

2016-07-13 16:59来源:大公财经关键词:阿特斯单晶组件多晶组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阿特斯副总裁庄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单晶和多晶在成本上是有差别的。环境不同,那么选择就要因时改变,阿特斯的光伏产业不是单一的,阿特斯坚持单晶与多晶的并存。

这段话其实可以为近期火爆的“单多晶”之争做一个总结。庄岩的表述,说明了一个基本理念,在技术上不要钻牛角尖,让市场来选择更合适的产品。

据调查,天合、阿特斯、晶澳、晶科、台湾茂迪、新日光等17家主要企业,都是做多晶,但是这些多晶大佬都没有放弃单晶,保存5-15%的单晶,2015年这些企业多晶产能利用率达100%,倒是单晶产能,无论是硅片还是电池,都开工不足。2016年年初,这些企业确实不同程度地宣布了9.5吉瓦单晶电池产能,占整体产能提升的40%。分别计划在2016年合适的时候建设完成,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

由于2015年二季度以后多晶一直缺货,造成年末开始需求向现成的单晶转移,单晶产品随着市场整体回暖而加温,特别是中国市场,都把光伏领跑者计划,分布式光伏理解成“效率高”的单晶,没有注意到光伏领跑者计划是对单晶、多晶、薄膜组件都制定了不同的效率下限,在规定下限之上,采购组件看效率,更看价格,即性价比,度电成本(LCOE)。

何况,多晶并非低效率的产品。

多晶效率屡屡突破20%瓶颈提升潜力巨大

一直以来,多晶被认为是转换效率低、价格低的产品,其转换效率的理论极限是20%。但是,多个一线大厂的高效产品发布早已使这一言论不攻自破。

2014年9月,晶澳宣布,通过使用自主研发的先进的陷光和表面钝化技术,该公司的多晶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转换效率达到了20%。

2014年11月,天合光能宣布,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测试,其研发的大面积(156×156mm)工业级多晶太阳电池刷新世界纪录。此多晶硅电池采用了叠加高效电池技术和高效多晶铸锭技术,在工业级大面积方形多晶硅(156×156mm)衬底上获得高达20.53%的光电转换效率。

2014年12月,阿特斯将湿法黑硅技术推广到生产线,实现0.4%(绝对值)的电池效率增益。一直以来,多晶硅片金刚线切的推广受制于电池制绒工艺的匹配,严重降低电池效率。阿特斯开发的湿法黑硅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加快了多晶电池效率的提升速度,已成为阿特斯多晶电池新增产能的标配技术。

2015年4月,天合光能宣布,采用自主研发的中试量产HoneyPlus高效多晶硅太阳电池片制备的光伏组件(基于60片156mm×156mm多晶硅电池),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测试,其光电转换效率高达19.14%。

2016年3月,晶科能源在发表的白皮书中表示,晶科致力于发展黑硅技术,通过特殊的表面陷光处理,使多晶电池绒面结构接近单晶,反射率和光学吸收率也优于单晶。2016年5月,晶科能源表示,其采用PERC和黑硅技术的高效多晶电池已进入量产阶段,2015年年底量产平均效率已达20.13%,并有望在今年将量产效率提升至20.5%以上。

2016年6月,韩华新能源表示,基于领先的Q.ANTUM背钝化电池(PERC)技术,其标准多晶组件转换效率创下世界纪录。弗劳恩霍夫CalLab实验室确认了该多晶组件转换效率达到19.5%,功率达301W。

以上数据表明,多晶产品转换效率20%瓶颈已经被突破。

近两年,金刚线切在多晶领域大规模推广,有效降低了多晶的生产成本,但是因表面洁净度高,光反射率也高。黑硅电池技术可以提高多晶硅片表面的陷光特性,大幅降低金刚线切割带来的高反射率,完美解决多晶硅片制绒难题,绒面结构接近直拉单晶产品。同时,PERC电池技术在多晶领域应用日趋广泛,全球P型多晶电池产能正在向PERC技术转移,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成为P型晶硅太阳电池的常规工艺。

原标题:阿特斯等表示单多晶并存,不一条道走到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阿特斯查看更多>单晶组件查看更多>多晶组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