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双200亿”困局击中新能源开发体制“痛点”

2015-08-14 08:46来源:新能在线、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联合特别策划关键词:可再生能源补贴弃光限电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中国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在一个活动上表示,十余年的发展下来,中国可再生能源遭遇限电和拖欠补贴形势严峻,额度分别将达到“200亿度电”、“200亿元补贴”。这严重制约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

双200亿困局,凸显出我国新能源开发模式和体制管理之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在更高层次上寻找出路。

关于限电问题,世界不少地方都有,我国尤为严重,近期更加恶化。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弃风电量175亿度,同比增加101亿度,平均弃风率15.2%,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弃光电量约18亿千瓦时。

这意味着,半年时间内中国约有近200亿度清洁电力由于被限发而损失,同比翻一倍多。这些损失的电量折合标准煤接近600万吨。

限电、弃电的直接原因,是当地电力消纳能力有限,电力供给供过于求。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层原因,在于我国新能源的开发格局,以及国家的监管体制。

从开发格局上来说,众所周知,我国新能源开发是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体。这些企业实力雄厚,大开大合,在我国西北部风电、光伏资源丰富区,做了大量的项目。

他们在促进行业大发展的同时,也不免有两个遗憾:一是粗放经营,对浪费点电量和经济效益,不那么“痛心”;二是挑肥拣瘦,对于资源量没西北那么好、又要费很大劲探讨业主关系的分布式开发,不那么“上心”。

其实,新能源发电量任何地区都是可以预测的;当地的消纳能力,也是可以预测的。所以说,在一个项目动工甚至立项那天起,这些开发者就知道了一定会“弃电”、大概弃电量是多少。

在这种形势下仍然坚持开发,无非说明了在考虑弃电因素后,项目仍然可以盈利。这就不是企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了。

因此,如何让国企和民企一样,面临更加严格的成本和项目收益约束,吸引更多民营企业“玩得起”新能源项目开发,恐怕是行业发展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恰也表明集中式地面电站开发,正逐步从我国新能源开发主体的位置上淡出。这些国有企业如果不及早转身,投入分布式项目开发,等他们醒来的时候,恐怕早已沦为我国新能源开发的配角了。

当然,弃电与体制管理漏洞,也有重大关系。我国新能源开发实施项目核准制,只有得到审批的项目,才能拿到“路条”,从而得到补贴。也就是说,西北地区新能源项目开发的“阀门”,掌握在政府手里。

原标题:“双200亿”困局击中新能源开发体制“痛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可再生能源补贴查看更多>弃光限电查看更多>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