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电站EPC评论正文

投资光伏电站:出路还是圈套?

2013-01-09 10:56来源:能源关键词:光伏电站光伏组件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光伏组件商纷纷将触角伸向下游,暂时缓解了组建的积压和库存压力,但短期内光伏电站的扎堆建成,会否让这一产业从一个泡沫演变成另一个泡沫?

当下,光伏组件市场一片萧条,制造商们亏损不止。但光伏电站市场逐渐兴起,让企业家们重新看到了希望。

政策的明朗化,无疑又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1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五项措施,被看成是光伏产业的救市之举。英利集团公共总监梁田表示:“国家最高层能为一个产业的发展专门召开会议,这并不多见。至少在光伏行业,从未有过。”

而早在10月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其核心内容是:11月1日起,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可享受全程免费的并网服务,并可以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由此,萦绕在光伏发电企业头顶最大的魔咒被打破。

密集的政策扶持以及电网前所未有的高调表态,犹如添了两把新火,致使一股浩浩荡荡的光伏电站投资热浪,正扑面而来。

逆市突围

此前,光伏危机愈演愈烈。在2011年下半年急速加剧,致使很多企业家来不及反应,便走向了破产。

现实很残酷。昔日,那些企业家仍旧怀揣着美好梦想,期待客户排队等候抢购光伏产品的场景,一去不复返。在产能过剩和欧美“双反”的打压下,他们被悉数打回了原形。

在光伏产业高潮时,施正荣、彭小峰和他们的企业曾是财富的代名词,如今恰恰也成了这场光伏产业落潮后,裸泳者的代表。隐退、辞职、倒闭等等,撞击着每位行业人士的耳膜。

惨淡的市场行业,让光伏企业选择了集体突围。他们共同的选择是向下游挺进——建电站。在这场新一轮的光伏竞争中,无论是民企、国企还是外资企业都纷纷粉墨登场。

10多年来,一直较为谨慎、未曾涉足光伏电站领域的英利集团,目前已开始在光伏电站投资中发力。2012年12月17日,中国中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英利集团三方在保定签署光伏电站项目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个计划120兆瓦的光伏电站将落户新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电站查看更多>光伏组件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